阅读《难上的一课》,完成问题。  勇是那种男孩,单亲,长发,穿拖鞋,在牛仔裤上剪洞。他喜欢听音乐,喜欢吹口哨,喜欢怪腔怪调地乱叫一通——即使大家都在努力地上晚自

阅读《难上的一课》,完成问题。  勇是那种男孩,单亲,长发,穿拖鞋,在牛仔裤上剪洞。他喜欢听音乐,喜欢吹口哨,喜欢怪腔怪调地乱叫一通——即使大家都在努力地上晚自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难上的一课》,完成问题。
  勇是那种男孩,单亲,长发,穿拖鞋,在牛仔裤上剪洞。他喜欢听音乐,喜欢吹口哨,喜欢怪腔怪调地乱叫一通——即使大家都在努力地上晚自习,他还为自己辩解是为了“调节气氛”。你批评他,他唯唯诺诺低头称是,一副虚心接受的样子,可一转身,他就昂首挺胸、大摇大摆地做他的“流民”去了——坚决不改。
  今晚勇没来,教室里就安静了。玲很自然地想起临走前忘记吃的一大堆药。她怕感冒,只是不想在学生面前打喷嚏——年轻人嘛,除了美丽和风度,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于是半节课后,玲以极快的速度冲到了自己的宿舍。
  没想到勇正在她的宿舍里翻着抽屉,并把几张人民币放进自己的口袋。他显得那般旁若无人——主人的自然、镇静也不过如此。
  难怪他没去晚自习,他是认准了她会在教室!
  玲在恍然大悟的同时,有些尴尬,仿佛恨不得自己没看见,又仿佛偷钱的是她自己——在她对面,意外、惊愕、紧张等神情同样交织着出现在勇的脸上。僵了差不多半分钟之后,玲讷讷地说:“我……我回来吃药……你……你可以走了。”
  勇走后,玲又生气又懊悔。她觉得自己是世上最窝囊的老师,也是世上最蹩脚的演员。怎么所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里都没有提过这样一幕!也许她该把他揪住,狠狠地训他、苦口婆心地劝他,跟所有善良而又富有责任感的老师一样;也许她该冷静智慧地说:“你是来找我请假的吗,你在找纸和笔吗?哦,它们在那儿,旁边那个抽屉。”跟所有曲折而又生动的小说情节一样?
  第二天,玲走进教室。勇在,只是从脸上的表情到坐着的姿势都有些不自然。当玲瞥见黑板上“值日生”一栏写的是勇的名字时,心中就有了主意。
  “勇。”玲微笑着,眼睛亮亮地看着他。
  迟疑半晌,勇站了起来。
  “今天是你值日吗?”玲的语气跟平常一样亲切,“瞧这讲台,你能上来帮我清理清理吗?”
  勇迟疑地走上来,迟疑地按玲的指示把一个小纸团扔进了垃圾桶。
  勇正要转身下去,玲又微笑着叫住了他:“唉呀!糟糕,我发现纸上写有昨天那份练习的答案!勇,你帮我把它找回来,好吗?”然后,玲和同学们一起,看着勇艰难地低头,艰难地在同样大小的纸团间辨认,拿出一个,不是;又拿出一个,不是;再拿出一个,还不是。
  “算了,”玲对勇说,“不找了,你下去吧。”
  一直到下课,玲再也没看勇一眼,只是在上课前淡淡地说了些令大家匪夷所思的话:虽然那份答案找不到了,但是我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把一张有用的纸扔进垃圾桶很容易,要找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而且,即便找出来,也不再是同样的纸了,因为那上面已经沾满了灰尘——我们的人生,恐怕也一样啊
  当天晚上,勇把一份感谢信投进了玲的信箱,装在信封里的还有那天他没有当场还给她的几张人民币。
  看着信中艰涩的文字,玲像办公室里每一位老教师一样,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想:难上的一课终于过去了,可上课效果如何,谁知道呢?我不知道,勇不知道,只有时间才真正知道啊!
1.阅读全文,说说“难上的一课”“难”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玲生气,懊悔”的相关心理活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玲发现勇在偷自己的钱,没有当场揪住勇,是因为她觉得仿佛偷钱的是她自己。
B.玲发现勇在偷自己的钱,没有当场揪住勇,狠狠地训他,苦口婆心地劝他,是因为她想找到一种更恰当的方法来处理这件事。
C.玲觉得自己是世上最窝囊的老师,是因为她学的所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里没有提过学生偷老师钱的一幕,她不知道如何处理。
D.玲觉得自己是世上最蹩脚的演员,是因为她没有冷静机智地说:“你是来找我请假的吗?你在找纸和笔吗?哦,它们在那儿,旁边那个抽屉。”
3.说说你对玲在上课前说的“令大家匪夷所思”的一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天晚上,勇把一份感谢信投进了玲的信箱”,请联系文章内容,设想一下,勇在信中会写些什么?请将信的内容要点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可以改为“难上的一课终于结束了,玲如释重负”,你觉得哪种结尾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学生勇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调皮捣蛋;
  ②勇不愿改正错误,不是用一般的教育方法所能奏效的;
  ③学生勇偷的是老师玲自己的钱;
  ④勇是未成年人,既要保护他的合法权益,又不能放纵他,姑息他所犯的错误,更不能放弃对他进行教育。(意对即可)
2.B
3.这句话既是对学生勇说的,意思是一个人犯错误容易,改正错误就难了,即使改正了错误,但在人生经历中也留下了不光彩的污点;也是对自己说的,意思是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应该给学生自省自悟、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果不顾及学生的自尊,将学生犯的错误公布于众,那么这个学生即使改正了错误,也在同学中很难抬起头来堂堂正正地做人。(意对即可)
4.要点:①感谢老师在同学面前保护了他的自尊心;
  ②明白了老师所讲的道理,成为他终生难忘的一课;
  ③表达痛改前非的决心。(意对即可)
5.“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他家在岛上有一所美丽的小房子。
  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打开手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了--但距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                                ”母亲说。
  “不,妈妈!”孩子哭了起来。
  “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
  “再没有那么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有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的脸色中知道她的决定是不可更改的。于是,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回水中。
  夜色中,那鲈鱼抖动它肥大的身躯慢慢游向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孩子回想起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这已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岛上,文中“没有钓到大鱼”和“依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中的“大鱼”各指什么?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他说得对,他再也没能钓到那天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在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那个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晚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摘自《没有钓到的大鱼》)
1.在下面两句话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放在原文画横线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②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
应选(     ),理由是                                                  
2.“他环视了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最后一段,注意画线部分“类似那个夜晚的问题”,你能否说说“那个夜晚的问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没有钓到大鱼”和“依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中的“大鱼”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
  晚上9时,医院外科3号病房里新来了一位小病人。小病人是个四五岁的女孩。女孩的胫骨、腓骨骨折,留下来陪着她的是她的母亲。
  孩子的小脸煞白,那位母亲一直用自己的大手握住孩子的小手,跪在孩子的身边,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孩子的脸。
  “妈妈,给我包扎的叔叔说过几天就好了,是不是?”
  “是!”母亲的脸上竟然挂着慈爱的笑,好象很轻松似的。
  “妈妈,那要过几天?”孩子的声音很小。
  “用不了几天,孩子。”
  孩子没有说话,闭上眼睛,眼泪流了出来。
  过了一会儿,孩子说:“妈妈,我疼!”
  母亲弯下身子,把自己的脸贴在孩子的小脸上,用自己的脸擦干孩子的泪水。当她抬起头的时候脸上依然挂着那种轻松的慈爱的微笑:“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孩子点点头,眼泪还是不停地流下来。
  母亲讲的故事很简单:大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给大象过生日。他们各自都送给大象珍贵的礼物,只有贫穷的小山羊羞怯地讲了一个笑话给大象,大象却说,小山羊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它的礼物是最值得珍惜的。
  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选了这样一个故事。孩子的眼睛亮起来,她一边用手抹眼泪,一边用快活的声音说:“妈妈,他们有蛋糕吗?我过生日的时候你是不是也给我买最大的蛋糕?”
  “当然要买蛋糕,等你好了,出院的时候我们一起去买蛋糕。”母亲的声音那样轻快,孩子也笑了。
  “妈妈,再讲一遍。”于是,母亲就一遍一遍往下讲,她的手一直握着孩子的小手,脸上挂着轻松的慈爱的笑。女孩终于忍不住了,眼泪再次流下来:“妈妈,我很疼!”并轻声哼起来。母亲一边给孩子擦眼泪一边问:“你想大声哭吗?”孩子点点头。病房却是出奇的安静,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睡了。那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让妈妈陪你一起疼好吗?”孩子点点头又摇摇头。母亲把自己的手放在女孩的唇边说:“疼,你就咬妈妈的手。”孩子咬住了妈妈的手,可是眼泪还是不停地流。后来,孩子终于闭上眼睛睡着了,脸上还挂着泪水,母亲这时却是泪流满面。
  凌晨3时的时候,孩子就从梦中疼醒了,她叫了一声“妈妈”就轻轻地抽泣起来。母亲忽然没了言语,她不知所措了,嘴里只是轻轻地叫着:“我的孩子!”
  “孩子要哭,你就让她大声哭吧。”一个声音在房间里响起。“孩子你哭吧。”房间里的人一起说。他们竟是醒着的。
  “妈妈,叔叔阿姨不睡了吗?”孩子哽咽着问,眼泪浸湿了她的头发。她的小脸象个天使。
  屋子里能走动的人都来到孩子的眼前,一名40岁左右的妇女拿起一个橘子,一边剥皮一边说:“吃个橘子吧,小宝贝,吃了橘子,你就不疼了。”说着眼泪滚落在孩子的脸上 ……
  那一夜,大家都没有再睡,大家都被感动着,被那孩子感动着,被孩子的母亲感动着。有一个称职的母亲才会有这样优秀的孩子。(摘自《病房里的感动》,有删改)
1.文章多次描写“母亲的大手一直握着孩子的小手”“脸上仍挂着慈爱的笑”,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女孩听了妈妈的故事,提出买蛋糕的问题,表现了孩子什么特点?她为什么要妈妈再讲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凌晨3点,孩子从梦中疼醒,母亲 “没了言语”“不知所措”。描述一下母亲当时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叔叔、阿姨不睡了吗?”这句话能省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摘自《一碗馄饨》)
1.品味下面加粗字,说说它好在哪里。
(1)她跟妈妈吵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时,女孩的眼泪开始掉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划线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位人物?为什么?请简要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摘自《走一步,再走一步》)
1.“啜泣”是什么意思?此时此刻“我”为什么要“啜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句中“巨大的”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当时一种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们面临巨大困难的时候,应试试着“走一步,再走一步”,请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读了本文后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让儿子独立一回
凌鼎年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还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儿子读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
  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再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去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年纪时,不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意见,但她拖了一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 ,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是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大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
  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若干
  付冷饮费若干
  ……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两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次过了回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豪华大巴;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选自小说集《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删改)
1.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妻子” 这个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围绕“儿子”独立问题来写。你如何评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