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端午日》选段,回答问题。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

阅读《端午日》选段,回答问题。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端午日》选段,回答问题。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1.本段文字,作者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风习画”。请试为这幅“风习画”命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一场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的画线句子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这些描写对表现这场面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湘西的端午过得如此热闹非凡,可见我国民俗文化的多姿多彩,请你写出两句(以句号为准)表现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龙舟竞渡或赛龙舟
2.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龙舟竞赛的盛况
3.正面和侧面这些描写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特征和烘托出赛船时的热烈气氛。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七夕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亲爱的向日葵
朱成玉

  五一假期里,二妮儿的老师给她们留了特别的“作业”——做一件有意义的好事。什么算是有意义的好事呢?她现在可没心思想这些,因为她马上就要辍学了。
  几天前,本来就贫寒的家里遭了灭顶之灾:父亲在工地上摔成了残疾。顶梁柱倒了,全家人都靠着母亲一个人捡破烂维持着生计。她想,她不能再给家里增添负担了,她要去找活儿干,替母亲分担一点苦累。
  既然我还是学生,那就该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啊。她决定去做一件有意义的好事。
  最后,她把目标锁定在一个孤寡老人身上。
  那是个奇怪的老人,她不知道他有没有儿女,他的院子每天都是死气沉沉,不见他出来遛弯儿,也不见他和人来往,把自己与这个世界完全隔绝开了。她想去帮他打扫打扫卫生,说说话啥的,这也该算是有意义的吧,毕竟在帮一个老人寻找一点快乐。
  她说明了来意,老人很是欢喜,老人说,你不用帮我干活,你只要在我的院子里玩耍就好,我就能感觉到快乐了。
  对于老人来说,二妮儿就像一只欢快的麻雀,顿时让他的院子热闹起来。二妮儿也感到老人很是亲切,像极了过世的爷爷。渐渐地,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她为老人带去了欢乐,每天陪他说话,捉迷藏。二妮儿还把自己辛苦攒下的10多元钱都用到了他的身上。她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个陌生的老人感到亲切,冥冥之中,他们好像有种牵扯不断的关联。她只想给他带去一丝快乐。但老人似乎并不缺钱,他总要给二妮儿一些零花钱,但二妮儿一次也没有要。
  每天,看着二妮儿在他的院子里晃动的身影,就是老人最快乐的时光。
  她心底的心事只能和老人说,她和他讲学校里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和他讲自己就要辍学了,说这些的时候,二妮儿的心底泛起一阵酸楚,眼底明显地泛着泪光。
  老人安慰她说,别难过,一切都会过去的,你一定要坚强乐观地把眼前的困苦挺过去。
  老人给了她一把向日葵的种子,对她说,去吧,把这些种子种到那个墙角去,等秋天的时候,我们就有瓜子嗑了。
  她在院子里忙活开来,从种下向日葵那一刻起,她的心便被某种神秘的东西拴住了,她甚至开始盼望,向日葵早日绽开笑脸。
  什么时候能看到它们的笑脸呢?她问老人。
  现在就开了,老人开玩笑说,你就是我的向日葵。
  她灿烂地笑着,忘了明天是上学的日子,也是她永远离开学校的日子。
  时光不会停止,哪怕你拿生命去贿赂,它也不会停下一秒。但奇迹会发生,它让无常的人世变得多么奇妙而美好!
  就在二妮儿辍学的三个月之后,她收到了一封寄自韩国的信:
  亲爱的向日葵!
  你好。当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在韩国了。儿子们来接我很多次,我都没有来,但这次我来了,因为是你使我改变了想法。你的快乐感染了我,使我本来要荒芜掉的生命重新焕发了活力,我想,哪怕只剩一天,我也要快乐地活着。现在,我和儿女们在一起,我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回去了。你替我照看下我的房子吧,向日葵成熟了,你别忘了去摘啊!另外我以你的名义存了一笔资金,用来资助你上学,直到你大学毕业。
  最后,祝你永远快乐!
  一个因为你而感到幸福的老人。
  二妮儿的手微微地颤动着,她向老人的院子奔跑过去,院门没有上锁,她知道,那是老人给她留的门
  向日葵长高了,渐渐高过院墙,那一张张笑脸无比灿烂。她站在那些向日葵下,抬头仰望着那些光灿灿的笑脸,忘了自己,也有一张向日葵的笑脸,镀着阳光的金色。
  她想给老人写封回信,可那些感谢的话,对于她和他来说,会显得多么蹩脚啊。忽然间她想到了,等向日葵成熟了,她要把葵花籽为老人寄去,除此,什么都不用说。她知道,老人会懂得,这几粒葵花籽所代表的全部语言。
  二妮儿握紧拳头,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不已!
  加油啊!她和那几棵向日葵,在灿烂的阳光下,相互鼓励着。(《意林·原创》2011年第7期)
1.老人为什么要送二妮子向日葵的种子让她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7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与二妮子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女儿的“遗产”

  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想躺一会,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和剩菜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我上去摸了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烫得像一团火,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
  我将女儿抱了起来,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但她却从我的怀中挣脱下来,说:“不用了,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虚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
  “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来到屋里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心里十分酸楚。
  “妈,真的不用去医院,我明天就会好的……”我扭头看见女儿已靠在我的房门上,她显然已看到了我刚才的窘态,她穿得很单薄。
  “快去穿上衣服,我们马上打的去!”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着女儿的手说。
  “不,你蹬三轮车去,医院反正又不远。”女儿说着就挣脱了我的手,踉跄地走向锁在院子里的三轮车。当我蹬着小三轮在寂静的街上急驶时,身后传来她微弱的***声,以前我还从来没有听见她这么哼哼过,我有点怕了。3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而去,接下来我又下岗失业,于是只得蹬着三轮车出摊赶夜市。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一天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赶到医院挂上急诊,接下来是检查、肌注、物理降温,忙碌了一阵后,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松了一口气。值班医生告诉我,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上班后做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我感到了疲倦。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别瞎想,你肯定不是。”
  “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你记住了,我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儿藏有一个布袋,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一些钱,留给你……”
     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腔,我的眼睛了。我抓住了女儿的手,“孩子,你不会有事,因为有妈妈在。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在一起勇敢地活下去,孩子,你记住了啊!”
  女儿怔住了,她异样地、静静地望着我……好一会儿,我感觉到她抓住我的那只手有了力度,她攥住了我的三根手指头,紧紧地攥住,两颗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滚落而下。
  待女儿睡着时,东方已经透亮。我来到门外,我想透口气,突然就蹲在地上号啕大哭。打丈夫去世后,多少年没有哭过了,此刻才体会到了一个无助女人动情时的哭,会是那么可怜。
  第二天上午,女儿做了脑脊液检查,显示正常。接着又做了胸片检查,确诊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医生说不要紧,住院两三天就可以出院。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女儿时,她一下子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我们都哭了。
  回去后,我偷偷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袋,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眼泪再一次从我的眼角滑下来。
  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却是这所同样令人垂慕的军医大。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免去我的负担。这是她真实的“第一志愿”。
  这些年来,我始终珍藏着女儿那只布袋,那是她曾经郑重留给我的13元“遗产”。它记录了我们母女间那段相依为命、刻骨铭心的经历。
1.文章为什么用“女儿的‘遗产’”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写出女儿当时的心理。
①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子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塑造了母亲和女儿这两个人物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个?请扣住文中语句简要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女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想一想,身为人子的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对待父母、对待生活?请选择其中一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白卷

  小城最大的一家外资企业,最近准备招聘一名技术人员,许诺的条件是:月工资5000元,奖金除外,每年还可以到大洋彼岸风光一次。一时间报考者蜂拥而至。
  七月流火。树上的叶儿蔫头耷脑。
  高工坐在闷罐似的考场里,蒸腾的暑气加上燥热的心情,热汗淋漓,面对考题他并不怵,外文、专业技术类考题都答得十分圆满。惟有第二张考卷的两道怪题令他头疼:“你所在的企业或曾任职过的企业经营成功的诀窍是什么?技术秘密是什么?”
  这类题对于曾在企业搞过技术的应考者并难。可高工手中的笔却始终高悬着,捏来攥去,迟迟落不下去。多年的职业道德在约束着他:厂里的数百名职工还在惨淡经营,我怎能为了自己的饭碗而砸大家的饭碗呢?
  他心中似翻江倒海,毅然挥笔在考卷上写下了四个大字:“___________”
  高工拖着沉重的步子向家里挪动着,进门后,妻子一再追问,他才道出了答题的全部苦衷。全家人默默无语。
  正当高工连日奔波,另谋职业之际,石破天惊,外商独资企业发来了录用通知。高工技压群雄,白卷夺冠,众议纷纷,成为小城一大新闻。
1、文中“七月流火,树上的叶儿蔫头耷脑”属于什么描写?你认为这一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工在考卷上毅然写下了哪四个大字?请联系全文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工在妻子的一再追问下,才道出了答题的苦衷,你知道高工的苦衷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除了成功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之外,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工最后技压群雄,白卷夺冠,靠的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忽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的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的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好玩似的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的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不要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明亮的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与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着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已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一声哭了。
  随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过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颗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5期)
1.文中写孩子“痴痴的看”、“满心欢喜地看”小瓜苗、“满眼的憧憬”,表现了孩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孩子的画”表现了孩子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与开头相同,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文中对母亲的神态与动作描写,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忽略”,请找出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母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忽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重庆市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城南旧事

  小学校的课堂里。
  秋天了,窗外的落叶吹下来,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韩老师踏着风琴,小学生齐声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等连天……
  林英子一边唱,一边落下了泪珠。
  韩老师走到英子身旁。
  韩老师:为什么哭?
  英子:我没有哭,我每次唱这支歌,眼睛都会发酸,眼泪就掉下来了,管也管不住。
  韩老师点了点头,拍了拍她的肩膀,走开了。
  冬天了,操场周围和树枝上都积着雪。一年级学生正在排队,英子和一个同学争着前后。
  同学:我比你高。
  英子:我比你高。
  韩老师:你们背靠背比比高低。
  英子和同学比着。英子高出了半个头,高兴得又跳又笑。韩老师吹了一下哨子,又用哨子吹着一、一、一二一、……的节奏。孩子们转圈跑着步。
  春天了,操场旁边的桃树开花了。
  操场上在举行跳绳比赛。一个在跳,一个在数,一个在黑板上记录着。
  韩老师:韩英子,轮到你了。
  英子出场了,人显然长高了。同学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准是她第一。”
  英子跳得速度之快。连数数的人也追不上。
  又是秋天了,满山遍野的枫叶。韩老师带领着二十来个个孩子在登山,到了山顶,观赏着天上的白云,云像海浪般的起伏着。英子又背面着: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机,
  金红色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
  照到海。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1.选段给我们展示了哪几个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画面中最具特征、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引用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以林英子背诵《我们看海去》收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