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最后一个顾客》一文,回答问题。 老人将店开在公路边,一开就是15年。公路边车来车往,却很少有行人下来。店里只卖紫绒花,虽然好看,生意并不好。 15年前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最后一个顾客》一文,回答问题。 老人将店开在公路边,一开就是15年。公路边车来车往,却很少有行人下来。店里只卖紫绒花,虽然好看,生意并不好。 15年前,老人花了一个月时间才学会了做紫绒花。他把剪得整整齐齐的红毛线用麻绳一根根系紧,扎成球,外面再扎上一层细细的紫绒线。这样,一朵紫绒花就做成了。老人的紫绒花卖得贵,5块钱一朵;而别人摊位上卖的是机器做的,2元钱一朵。但有一样,老人做的结实,除非最后因为太旧了扔掉,那中间捆得紧紧的麻绳,是永远都不会断的。 紫绒花,可以做钥匙链,也可以当装饰。不管摆在哪儿,都一样漂亮。 店里的货终于都卖完了,老人打算今天关门。今天是他70岁生日,也是他最后一次做紫绒花球。他太老了,手不住地颤抖,做起紫绒花越来越吃力。他没有多少钱,这最后5朵紫绒花,是他送给自己的礼物。 看看表,已经是下午4点钟。他准备关门。正在这时,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推门进来了。 “请问,您这儿卖紫绒花吗?”女孩嫩声嫩气地说。 “从今天起不卖了。”老人缓缓地说。 小女孩失望地看着老人,指指不远的加油站,说:“我爸爸给汽车加油了,加油站的叔叔告诉我您这儿卖紫绒花。我们是去看爷爷的,爸爸说,爷爷喜欢紫绒花。所以,我想买5朵紫绒花送给爷爷做生日礼物。” 老人看着女孩,心里有些感动。他迟疑着拿出紫绒花,问女孩:“是这样的吗?” 女孩笑起来,说真是太漂亮了。她把花送给爷爷,他一定会非常高兴。小女孩很可爱,一笑两个小酒窝。他决定将紫绒花送给小女孩,满足她的心愿。 “我把所有的钱都给您好吗?”说着,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小瓷罐,将瓷罐底子打开,倒出一堆钢镚儿。数了数,2元3角。 老人笑了,说这些钱,足够买5朵紫绒花。小女孩高兴极了,抱着紫绒花跑远了。 关了店门,老人坐到桌前,为自己倒了一杯酒。他正要喝,有人敲门。门口,一个中年男人领着小女孩,说:“真是不好意思,我给您送钱来了。” 一瞬间,老人愣住了。中年男人看着老人,也愣住了。半晌,他呆呆地叫了一句:“爸!” 老人的眼泪几乎都要掉下来,等了15年,他终于等回了离家出走的儿子!15年前,儿子16岁,他砸开别人家的小店,偷走了紫绒花。回到家,他狠狠地揍了儿子,叛逆的儿子从此离家出走。儿子走后他才知道,紫绒花是儿子偷来送给自己的。因为,一次醉酒后,他曾对儿子说过,看到紫绒花,他就想起他去世的妈。儿子走了,老人开始学做紫绒花,并把店开在路边,为的是儿子回来时,儿子第一个看到他。 小女孩高兴地咧开嘴,举起紫绒花,大声说:“爷爷,生日快乐!” “爸爸,生日快乐!”男人说着,已经泪流满面…… 1.选文中最后一个“顾客”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一下选文中“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朵紫绒花按老人的价格应卖25元,小女孩只给了2元3角,老人为何这么便宜地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加粗字能否删去,品味他们的含义。 ①小女孩失望地看着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迟疑着拿出紫绒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题目《最后一个顾客》应换成“紫绒花”,你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小女孩和她的爸爸。 2.倔强、任性、叛逆但又孝顺的儿子,且还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3.(1)小女孩很可爱;(2)为了满足小女孩儿的心望——送给爷爷的生日礼物——而自己也喜欢紫绒花。 4.①不可以。因爷爷说,“从今天起不卖了”,那么给爷爷的生日礼物也就成了泡影。删去表达不出失望之情。 ②不可以。删去不能表现老人对紫绒花珍爱,对老伴儿的深情,对儿子的等待。 5.(1)不同意。围绕主人公——小女孩和她的爸爸以及选文中心来作答。 (2)同意。围绕贯穿全文的线索来作答。 (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目送》(节选),完成问题。 |
目送(节选) 龙应台 |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也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阅读全文,补充填写下面横线上的内容。 时间 情节 儿子对母亲的态度 小学 母亲目送儿子上小学 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岁 ___________________ 勉强忍受 二十一岁 母子同路同车,母亲目送儿子上公车 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⑦段中,为什么用“一瞥”而不用“一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以“目送”为标题,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写道“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又说“不必追”,你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成全一棵树 | 阅读微型小说,完成问题。
雪山哨卡的小草 谢志强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目送 |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向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去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______________。(作者:龙应台选自《目送》有删减) 1.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三个目送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三个故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文字质朴隽永。请品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不止一次提到“门”,请说说第⑧段划线线句中加粗词“门”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在第三个故事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⑨段画线处省去了原文的结尾。请你拟写一个符合本文意蕴的结尾。(不超过9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