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天安门前看升旗 在琐碎的日子里,人不知不觉就变得淡漠,似乎只顾着一家三口的事情,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在上心了。身处闹市,却如置身荒原,人
题型:江西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
天安门前看升旗 |
在琐碎的日子里,人不知不觉就变得淡漠,似乎只顾着一家三口的事情,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在上心了。身处闹市,却如置身荒原,人冷静成一只涉水的白鹭,当年的那些激情和冲动怎就全然不见了呢? 这回去北京,蓦然就想到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离天安门老远就在张望,一颗激荡的心几乎就要从心坎里跳出来:那真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呀! 把这感觉说与同行的人,竟都是极相似的心境。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以去看看呢? 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是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旗愈益升高了。 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 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么? 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第四、五两段中加粗的“居然”“竟”两个词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看升旗后,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请结合文中的人和事,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设想一下,如果你亲临现场,你会走过一条怎样的长长心路?请用简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本文主要写作者在天安门前看升旗时的激动心情和深切感受。 2、这两个词写出了“我”对呼应者多,人们观看升旗的热情高、来得早感到出乎意料和吃惊。 3、原先是“淡漠”,“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在上心了”,观看升旗后,先是“心里起了波涛”,继而“感到一种责任”。 4、升旗的仪式时间虽短,但观众却想了很多。如“我”想到了作为一名普通公民,要有责任感;“老者”想到了创业的艰辛;人们面对国旗,为之感动。 可就创业的艰难、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将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等方面来谈。 (意思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 “你没有心。”高个子的党卫队队员说。 “啊,我有心的。”我说。我因为还有足够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心,而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自豪。 后来一切又都消失了:墙壁、拿药的女人和那高个子的党卫队队员……现在我面前是敞开着的牢房的门。一个肥胖的党卫队队员把我拖进去,脱掉我那被撕成碎片的衬衣,把我放到草垫上,摸了摸我那被打肿的身子,吩咐给我裹伤。 “你瞧瞧,”他摇晃着脑袋对另一个人说:“你瞧,他们干得多利落。” 然后又是从远方,从那遥远遥远的地方,我听到了一个像爱抚似的平和而宁静的声音:“他活不到明天早晨啦。” 还差五分就要敲十点了。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 1.党卫队队员和“我”的对话表现了什么? 2.语段中划线句子的实际意思是什么? 3.“我听到了一个像爱抚似的平和而宁静的声音”,作者为什么对死亡预告的声音感到如此美好? 4.语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状态? |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问题。 “你没有心。”高个子的党卫队队员说。 “啊,我有心的。”我说。我因为还有足够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心,而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自豪。 后来一切又都消失了:墙壁、拿药的女人和那高个子的党卫队队员……现在我面前是敞开着的牢房的门。一个肥胖的党卫队队员把我拖进去,脱掉我那被撕成碎片的衬衣,把我放到草垫上,摸了摸我那被打肿的身子,吩咐给我裹伤。 “你瞧瞧,”他摇晃着脑袋对另一个人说:“你瞧,他们干得多利落。”然后又是从远方,从那遥远遥远的地方,我听到了一个像爱抚似的平和而宁静的声音:“他活不到明天早晨啦。” 还差五分就要敲十点了。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 1. 党卫队队员和“我”的对话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语段中划线句子的实际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到了一个像爱抚似的平和而宁静的声音”,作者为什么对死亡预告的声音感到如此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语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两篇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
甲文 |
①中文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人生几十年,一切身外之物,衣服、房屋、书籍、用具、庭院,都将发生许多次变异。新陈代谢,过时的淘汰了,破损的废弃了,家用电器、电脑不多久就要换代,人们都习以为常,毫不为怪。天地万物,只有语言文字是永远存在的。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他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是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但是决不可能代替汉字本身,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具有那种魅力。看到一个“míng”字,怎么会想到它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呢? ②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偏僻的小城市,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三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母亲面前,使你抛却一切疲惫、孤独以至恐惧。(袁鹰《汉字的魅力》节选) |
乙文 |
①说句实话,我本人从开始摸电脑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现在仍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觉得电脑这玩意和“中国人”好象总有一种“隔阂”。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隔阂”呢,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在中学时代,学了那么多美丽的诗篇,精辟的文章,但我现在操作电脑时,脑子里无论如何浮现不出那些东西来,更不要提我能用电脑写出什么“天下文章”来了。我逐渐觉得电脑毕竟是“电脑”,而不是“人脑”。 ②电脑的字库里预备了常用汉字(包括次常用汉字),应该说已经基本够用。不过这和英文的26个字母相比数量还是非常大的。 ③就此,有的人说,在电脑时代汉字是中国进入信息时代的瓶颈,甚至有可能使汉字这一古老的文化载体,成为阻挠今日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难关,因而应该抛弃汉字,而使用拼音文字。这些说法无疑都是武断的。是没有进行认真研究而做出的结论。(摘自《光明日报》) 1.甲文选自课文《 》,体裁是 ,作者 。 2.阅读甲文,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汉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而作者认为汉字的独特魅力的根本之处又在于什么?请分别用文章中的句子回答。 ① ② 3.乙文第③段“瓶颈”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4.甲文中“将你带到母亲面前”一句有什么含义? 5.甲乙两篇文章都提到了“汉字能否走拼音化道路”的问题,文章见解各是什么,是否相同?对此问题,你又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 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三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三十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 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 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一万多立方米。 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五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1.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加粗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