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精彩纷呈。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0分)小题1:名著写“龙”。(任选一题作答)(3分)①西游记中西海龙王三太子化身白龙马,作为唐僧的坐骑,一路不辞

龙年说龙,精彩纷呈。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0分)小题1:名著写“龙”。(任选一题作答)(3分)①西游记中西海龙王三太子化身白龙马,作为唐僧的坐骑,一路不辞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龙年说龙,精彩纷呈。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0分)

小题1:名著写“龙”。(任选一题作答)(3分)
①西游记中西海龙王三太子化身白龙马,作为唐僧的坐骑,一路不辞劳苦,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共保唐僧赴西天取得真经,被如来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请试写出作品中与小白龙有关的一个情节(除本题材料已经涉及的内容外),60字左右。
②《水浒传》108好汉的绰号各具特点,其中有一些人物的绰号是以“龙”命名,试写出其中三个。
小题2:成语接龙。(4分)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也都自称为“龙的传人”。“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与“龙”有关的成语。
比如: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称为卧虎藏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称为          ;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称为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称为          ;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称为               
小题3:综合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3分)
①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也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帝王的东西:龙种、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
②人们用龙比喻美好的事与物,龙的形象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在语言文字中,在各类物品上,都不乏龙的形象。在“食”的领域中更是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如食品中有龙虾、龙眼、龙荔、龙须菜、龙虎斗、龙井茶、龙须面等。这些食品名称,有的是取其形似,有的则是寓意吉祥。
③在元宵节人们要舞龙灯,端阳节要赛龙舟,这些都属于与龙相关的饮食文化活动。在人们使用的饮食器皿和一些灶具上,更是常见龙的形象。它或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或是营造一种庄严尊贵的气氛。
探究1:阅读了以上材料,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探究2:“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材料列举的内容之外,你还能说出一个关于中国“龙”文化的例子吗?(1分)
答案

小题1:①示例1:唐僧悟空二人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观音召出恶龙,原来是被贬受苦的西海龙王三太子,观音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座骑。
示例2:悟空离去后,唐僧三人途经宝象国,被黄袍怪变为猛虎。白龙马变为宫娥,举刀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八戒要回高老庄,白龙马劝他去找悟空。
示例3:唐僧师徒到达祭赛国,城中金光寺的舍利子被九头虫偷走,悟空请二郎神降伏妖怪,白龙马则回复真身,入潭寻见乃圣公主,设计骗回佛宝。
示例4:白龙马助唐僧西天取得真经后,被如来升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后在化龙池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3分,能写出主要情节,即可给分。)
②示例:入云龙――公孙胜、 九纹龙――史进、 混江龙――李俊、 出林龙――邹渊、 独角龙――邹润(每个1分,写出任意3个即可得3分)
小题2:车水马龙  叶公好龙  画龙点睛  大水冲了龙王庙(每个1分,共4分)
小题3:探究1示例:“龙”是中国的图腾,在中国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数千年来,龙的影响延伸到中国文化的多个领域,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之中。(2分)
探究2示例:人们把非常杰出的非凡的人才称为“人中之龙”;民间信奉“龙王”是统领水域的真神,干旱的时候,就会祭祀“龙王”,以求降雨。(1分,所言是实即可给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二个小题对于名著的考查都很深入。第一个涉及到故事的情节,第二个涉及到人物的绰号。如果平时没有积累,即使是选做题,也难以写出答案。办法只有一个,读名著并加以积累。
点评: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 背景 特色 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有关龙的成语、俗语等,根据成语、俗语的意思,如果有积累就可以顺利写出答案。考查较为浅显,难度较小。
点评: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要注意听说读写各方面知识的积累.既要在课堂上来学习语文,如文学常识 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寓言等,也要从生活中学习,积累一些谚语俗语,并弄明白其意思,做到博学强记。树立"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的正确意识.
小题3:试题分析:从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 材料二“人们用龙比喻美好的事与物,龙的形象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材料三“这些都属于与龙相关的饮食文化活动。在人们使用的饮食器皿和一些灶具上,更是常见龙的形象”这些关键语句可知,“龙”在中国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龙的形象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特有的中国龙文化。第二个小题,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行,如有关龙的传说,龙能主降水。关于龙的民俗,二月二龙抬头。
点评:理解语段内容,抓住语段中的关键信息,然后根据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平时要有在语文学习的观念,多参与语文实践,要注意积累的广度,能够在课堂之中和课堂之外(生活中、实践中)学习语文。
举一反三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16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高祖(刘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先帝不臣卑鄙(           )
馈饷,不绝粮道(           )
③三臣于草庐之中(           )
百万之军(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      )(3分)
①当世事。        百万军。
②决胜千里之外。  不求闻达诸侯。
③未知二。        以彰咎。
④可计日待也。   有一范增不能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4分)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小题4:写出源于选文中的两个成语(1)                 (2)                 (2分)
小题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共5分)
东营市育英中学七年级一班近日开展了一次“发现广告中的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对搜集来的广告词分成了两类:
第一类生动形象,朗朗上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
1.一毛不拔。(某牙刷广告)2.我的名声是吹出来的。(某电风扇广告)3.顶上功夫(理发店招牌)
第二类窜改成语,混淆视听,如:1.衣衣不舍(某服装店招牌);2.随心所浴(某太阳能广告)。
小题1:你认为第一类中例1、例2句运用了什么语文现象使广告词非常生动?(2分)
小题2:请举出生活中你发现的广告词中有窜改成语现象的两个例子来。(1分)
小题3:取名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艺术,店铺,漫画文集等,如果名字取得好,本身就会产生无穷的魅力。请你给下列店铺选择合适的店名:(2分)
饭店___ 书店____   服装店_____   理发店_____
(A一剪美B百味居C靓丽一身D知不足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母亲以无私的爱养育了并正养育着我们。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老师建议你为母亲制作一份特殊的礼物——母亲节贺卡。在构思并创作一幅图画后为这幅图画题名,再写一个贺词,表达你的心声。(5分)
图画题名:                     
贺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7分)
下面是某班的一次以“国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小题1:请找出与“庆国庆”对联的上联“昌盛时代,山水腾跃诗画里”最匹配的下联(2分)                                 (     )
A.万民共庆,欢颂祖国万年春
B.大兴年头,人民欢笑歌舞中
C.继往开来,华夏儿女更风流
D.万民共庆,欢颂祖国万年春
小题2:李姐国庆长假期间到外地旅游,碰到哭笑不得的事,请你帮她解围。(2分)
李姐:“同志,你们餐馆的大米稀饭咋这么稀?价格反而比白饭还贵了呢?”
服务员:“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嘛。”
李姐:                                                    
小题3:下面是国庆期间关于参观故宫的一则消息:
故宫自2012年9月20日起在网上预售门票,决定国庆长假每日限流8万人。10月2日,故宫共接待了12.78万名游客,其中,网上预售门票预售量为13242张。10月3日一天共接待11.96万人。由于游客太多,故宫最终没能坚持一天8万人的限流,没有硬性停止售票,而是采取单向参观,增开应急通道,将午门5扇大门全部打开等措施,力保参观路线基本畅通。
读完以上材料,请就某一点发表你的感想或建议。(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①深入不
②庶竭驽钝
③高祖之以成帝业
④命一上将荆州之军
小题1: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小题2: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4分)
【甲】、【乙】两文俱为经典,而且互为映照。【甲】文中,“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大事”映照的是                     (用【乙】文中的句子回答),【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与【甲】文中                          句相照映。
小题3:诸葛亮是历史上光照千秋的人物,【甲】文和【乙】文选段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人格光彩?(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