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材料一  中新网12月26日电:作为每时手机不离身而微博不间断的“潮人类”,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迷上“咬文嚼字”。古人作诗,讲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材料一  中新网12月26日电:作为每时手机不离身而微博不间断的“潮人类”,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迷上“咬文嚼字”。古人作诗,讲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  中新网12月26日电:作为每时手机不离身而微博不间断的“潮人类”,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迷上“咬文嚼字”。古人作诗,讲究格律、平仄、押韵,在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下作诗写字。时至今日,淘宝体、咆哮体、凡客体、TVB体等各种风格的网络文体层出不穷,一股全民“造句”风潮劲吹。
材料二  日前,上海高校“10大流行语”出炉,大半出自网络:“打酱油”、“给力”、“hold住”、“你out了”、“被雷倒”、“肿么办”、“有木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同时代的流行语有不同的时代特点,折射出当下社会文化。
材料三  网络语言起初主要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效率及张扬个性而采取的一种快捷的自我表达方式,因为特点鲜明、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简洁准确,久而久之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网络语言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充满争议的新鲜事物。爱它的人能说出一大堆爱的理由,恨它的人也言之凿凿。批评者中声音最为洪亮的当属一些语言学家。他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不伦不类,不能登大雅之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颠覆。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信息,不超过20个字。(3分)
小题2: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4分)
答案

小题1:潮人类”创作的风格各异的网络文体层出不穷。(3分)
小题1:示例一:我认为网络语言不好,因为它不伦不类,不能登大雅之堂,践踏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对学生正确使用汉字产生了不良影响。如“蒜你狠”“姜你军”等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使一些中、小学生写错别字越来越多。
示例二:我认为网络语言好,因为它时代性强,表达灵活,具有特点鲜明、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简洁准确的特点。如,聊天时,说起“打酱油”、“给力”“hold住”、“你out了”、等网络词语,大家既能听懂意思,又能会心一笑,融洽气氛。(能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观点1分,理由2分,联系实际1分,共4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根据网络上出现的各种文体来概括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表述观点题。无论赞同哪种观点都必须结合材料二以及材料三的内容说出充分的理由,同时还要联系实际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3分)
足球其实也是一个社会。在某种意义上①            。社会和赛场都需要规则,最高的规则就是法律、法治。目前,普通民众与法制、法治的关系,仍然是疏离的,缺少发言权的,所能采取的姿态,往往是被动的“等待”,②          。生命就在被动的、甚至是无望的“等待”中耗去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你校响应杭州市教育局“营造书香校园”的号召,准备于2012年9月8日下午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9月8日下午,由你代表学校去邀请杭州市“图书漂流”活动发起人张教授参加本次活动,请你把对张教授说的话写出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析认为,日本所谓“国有化”钓鱼岛之后,引发中方进  行一系列的反制措施,包括此次我国大批次执法船在钓鱼岛海yù(  )出现,实际上造成  一个控制的交叉化。 曲星指出,中日两国钓鱼岛争端,是两国实力的较量,中国需进一 步增强方方面面实力,最后才能达到hàn(  )卫主权的目的,这个过程不是一cù(  )而就, 不是一次两次斗争就能解决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 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② 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③ 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④ 微博之所以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A.③①②④B.①④③②C.④③①②D.②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6分)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小题1:了解民俗节日。今年的九月三十日是中秋节,下列哪一个选项(   )是属于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和饮食文化。(2分)
A.赏月包粽子B.赏月尝月饼C.踏青尝月饼D.赛龙舟包粽子
小题2:探究下列诗句内涵: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属于以上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    )(2分)
A.诗句内容与民俗节日相关。
B.描述民俗节日活动和节日气氛。
C.表现不同节日的不同特色。
D.每个民俗节日一定跟某个特定的名人有关
小题3:品评民俗节日。结合第(1)题和第(2)题,下列选项对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B.民俗节日,仅仅是个“小吃节”!
C.民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D.民俗活动与民俗饮食相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