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告诉我们,面对毒品这一不良诱惑,正确的认识是 A.毒品是各种犯罪的根源B.毒品是危害最大的诱惑C.远离毒品就能避免侵害D.应坚决抵制毒品的诱惑

右图告诉我们,面对毒品这一不良诱惑,正确的认识是 A.毒品是各种犯罪的根源B.毒品是危害最大的诱惑C.远离毒品就能避免侵害D.应坚决抵制毒品的诱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右图告诉我们,面对毒品这一不良诱惑,正确的认识是
A.毒品是各种犯罪的根源
B.毒品是危害最大的诱惑
C.远离毒品就能避免侵害
D.应坚决抵制毒品的诱惑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吸毒一口,误入虎口,毒品是不良诱惑,毒品危害身心健康,可能诱导违法犯罪,因此要坚决抵制毒品的诱惑,D是正确的,A的说法是错误的,毒品可能引发犯罪,但不能说是犯罪的根源,导致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B是错误的,凡是不良诱惑都有危害,危害的大小取决于违法犯罪的性质,C是错误的,侵害来自四面八方,不单单是毒品,所以这种说法太绝对了,排除,故选D。
举一反三
网络是把双刃剑。中学生在上网时要做到
①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   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信谣,不传谣
③可以适当浏览不良信息     ④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做网络的主人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可取的做法是
A.在十字路口,有人闯红灯,也随大流跟过去
B.到商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留心观察安全出口
C.上网时,陌生网友约见面,爽快答应
D.煤气泄漏时,赶紧开灯查看究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3月1日一群暴徒在昆明火车站广场等处,持刀砍***无辜群众,造成29人死亡,一百多人受伤。公安机关当场击毙暴徒4名、击伤1名,其余3名已落网。
(1)暴力恐怖袭击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它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2分)
(2)昆明暴力恐怖事件造成群死群伤带给我们那些启示?(2分)
(3)开展打击恐怖暴力行动有何意义?(4分)
(4)当你遇到恐怖袭击时,该如何应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严谨发布 理智判断】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3月8日,所有媒体都在一刻不停地关注着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信息更新速度之快,信息量之密集,让人陷入无所适从的焦虑。媒体单纯追求速度,不核实信源的做法,导致公众对媒体的集体不信任,是对媒体职业操守的检验。在经历了动辄“随手转发求证”的初期阶段后,受众显然意识到了信息的前后矛盾,并开始主动质疑信息源、主动直接到相关网站寻找证据。得益于互联网的双向互动功能,媒体在随后的报道中也明显更加谨慎。  

(1)媒体单纯追求速度,不核实信源的做法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利影响?(2分)
(2)请结合此类现象,请你为公众创设一个严谨真实的新闻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