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30日,杨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充斥着侮辱、谩骂和恐吓,给杨某造成了极大的精神痛苦和刺激。通过调查发现短信发送人后,一些亲戚朋友建议杨某实施报复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2005年5月30日,杨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充斥着侮辱、谩骂和恐吓,给杨某造成了极大的精神痛苦和刺激。通过调查发现短信发送人后,一些亲戚朋友建议杨某实施报复,而杨某则主张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后来,法院判决发信人向杨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00元。据此回答问题。 1.该短信发送人的行为 |
[ ] |
①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 ②是应该受到遗责的不道德行为 ③侵犯了公民的通信秘密 ④是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 ] |
A.法律是解决矛盾纠纷的唯一正确手段 B.学习法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遵守法律 C.法律意识强的公民享有的权利就多 D.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答案
1.A 2.D |
举一反三
某班编排座位时,出现了“差生席”,学生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 |
[ ] |
①刑事诉讼 ②向学校领导反映 ③找老师协商 ④民事诉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当前,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万人以上。为此某校八年级二班同学决定以”校园安全,警钟长鸣“为主题办一期墙报,现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下面是陈思语同学的两则时事报道: 报道一:2004年10月,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召开全国中小学生安全工作电话会议,强调在全国集中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为,为广大中小学生及少年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良好环境。 报道二:教育部、公安部、团中央等五部委联合决定,将每年的3月29日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 (1)时事评论:陈思语同学的两则时事报道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什么权利的保护?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这一权利进行特殊保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列举校园内或社会上有哪些侵犯或损害未成年人这一权利的行为或隐患。(至少三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减少校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请你发表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村村民因乡政府挪用村民粮食补贴款而将乡政府告上法庭。这表明 |
[ ] |
①该村村民具有法律意识 ②该村村民不守规矩,无理取闹 ③该村村民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④我国法律制度还不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1)现实生活中,类似漫画中的个人信息还有哪些?出售这些个人信息有什么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使这些个人信息得到更好地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
[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