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6日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

2006年12月26日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2006年12月26日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胡锦涛指出,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们生活周围存在哪些浪费能源资源的现象?(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国家和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长明灯、长流水、浪费粮食等。(符合题意即可。)
(2)①要加强公民资源、环境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公民节约资源的意识。②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公民节约能源资源。③对公民的消费进行引导,鼓励公民节约能源资源。④鼓励有关企业和个人开发节约能源资源的产品并积极推广等。(言之有理即可。)
(3)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建设节约型社会,人人有责;全民节约,共同行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符合题意即可。)
举一反三
为庆祝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举行,春风中学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低碳、乐活我先行”主题教育活动。
(1)倡导“低碳”和“乐活”体现了我国什么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展“低碳、乐活我先行”主题教育活动有哪些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低碳,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请写出两个你力所能及的低碳生活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期间,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在坎昆海边摆放一个巨大救生圈,用人体组成“希望”字样,呼吁人类关注环境变化。
材料二:我国政府在全面考虑国情的基础上,提倡在全社会开展节能减排,并正式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比2005年下降40%—50%。
(1)材料一告诉我们:人类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问题主要指哪两方面?“减排”有利于缓解我国哪一方面的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我国资源国情和环境问题危害的角度,说说我国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节能减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3月19日到20日,我国16省市约1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2.7亿人口遭沙尘天气侵扰。“满城尽是黄金沙”,致使沙尘天气肆虐的因素可能有:[     ]
①生态破坏;②过度放牧;③环境污染;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浙江省地域狭小,但拥有广阔的海域,海岸线总长居全国第一,近海渔场可捕捞量居全国第一,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蕴藏量居全国前列。这表明我省[     ]
①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
②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③资源开发应从陆地走向海洋
④开发海洋是发展经济的唯一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的“两会”,备受国人和世界的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眸“十一五”】“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1)结合表格内容,说明我国“十一五”期间完成上述指标的基本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议“十二五”】“两会”期间,网友“再登高峰”和“惠风和畅”在某论坛中争论“十二五”规划中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和“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约束性指标的利弊:
“再登高峰”:增设这两个约束性指标,将会阻碍经济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
“惠风和畅”:增设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但可能会影响经济建设的步伐。
(2)针对两位网友的争论内容,请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我国的相关国情,运用所学知识,阐述你的观点的正确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践行“十二五”】“十二五”规划规定:“十二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
(3)面对这些指标,高能耗企业必须积极采取哪些有效的应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