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揭开盛典的大幕。材料一:奥林匹克火炬传递是奥运会的前奏。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如图所示,其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揭开盛典的大幕。材料一:奥林匹克火炬传递是奥运会的前奏。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如图所示,其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题型:新疆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揭开盛典的大幕。
材料一:奥林匹克火炬传递是奥运会的前奏。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如图所示,其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外部使用的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及内部的燃烧系统,均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燃料为丙烷,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材料二: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从2008年4月1日起在世界五大洲和中国全境展开。在奥运火炬的境外传递过程中,极少数“藏独分子”公然干扰破坏奥运火炬传递。国家轮椅击剑运动员金晶不顾一切的誓死保卫奥运火炬,她说:“从成为火炬手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保护圣火是我的使命!就是把我打倒,也别想从我手中抢走火炬。”她被人们称为“最美丽的火炬手”。
材料三:为表达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人民对四海宾朋的热情欢迎,有关机构共同举办了“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入选的五句经典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其被推荐为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
材料四:2008北京迎奥运全民动员口号是: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北京奥运火炬的制作主要蕴涵了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公民义务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金晶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最美丽的火炬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任选五句《论语》经典中的一句,谈谈它表达了我国作为礼仪之邦,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哪些交往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材料一、二、三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怎样参与奥运、奉献奥运,为奥运添光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火炬造型中,“祥云”和纸卷轴的设计体现了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②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现了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开拓创新。③火炬使用的环保材料,体现了我国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①公民忠实履行义务就要做到: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②爱国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金晶誓死保卫奥运圣火,是爱国的重要表现,也是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的表现她自觉自愿承担了对国家、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法律义务,积极实施了法律所提倡和要求的行为,因而被人们称为“最美丽的火炬手”。
(3)答案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热情、友善、礼貌待人的要求
答案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表达了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的要求
答案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达了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要求。
答案四:“德不孤,必有邻”表达了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有道德、讲文明、友善待人的要求
答案五:“礼之用,和为贵”表达了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守基本的礼仪,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的要求
(4)答案一: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争做奥运志愿者;做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者、践行者、维护者、建言者;以实际行动为奥运创造清洁、环保、文明的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答案二:树立远大的理想,担负振兴中华的使命;努力学习,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答案三: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以平等、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学习别国文化的长处,求同存异,和谐共处;更要弘扬、宣传、展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四: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履行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的义务,维护国家尊严,不做有损国格的事隋;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向国际社会展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答案五:讲文明、有礼貌,做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使白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耍求,树立当代公民的良好形象。
举一反三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

A.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B.以人为本         
C.发展                                 
D.统筹兼顾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可持续发展就是[     ]
A.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是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B.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C.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D.科学发展观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下列措施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
①全国42个重点城市发布空气质量报告
②我国颁布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③实施“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工程
④国务院批准实施六大防护林重点工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矿通过科技创新,使循环经济焕发了勃勃生机。该矿建成了“煤--电--建”产业链条,将煤矸石变废为宝,作为制砖厂的原料;电厂烧煤供电供暖,产生的粉煤灰可以做水泥厂的原料……该矿由此每年新增经济效益7000多万元。这启示我们[     ]
①变废为宝,关键要靠科技创新
②循环经济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③循环经济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的资源紧缺问题
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正在联手制定“绿色GDP”的发展指标。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内财富总值。
请回答:
(1)以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绿色GDP”的发展指标符合什么样的发展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