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幅地图上,60°N纬线上的甲、乙两地相距10厘米,地方时相差6小时,则(   )A.在该地图中相同距离赤道上的两点,地方时相差6小时B.该地图的比例尺约为1

在一幅地图上,60°N纬线上的甲、乙两地相距10厘米,地方时相差6小时,则(   )A.在该地图中相同距离赤道上的两点,地方时相差6小时B.该地图的比例尺约为1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在一幅地图上,60°N纬线上的甲、乙两地相距10厘米,地方时相差6小时,则(   )
A.在该地图中相同距离赤道上的两点,地方时相差6小时
B.该地图的比例尺约为1:500000
C.该地图的比例尺约为1:50000000
D.在1/50000000的地图上,表示与该图相同实地范围,图幅面积要增大3倍

答案
C
解析
60°N纬线上,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6小时,即相距=6×15×111×1/2≈5000千米,即该地图的比例尺=10cm/(5000×100000)=1/50000000,即选C,而在该地图中相同距离赤道上的两点,地方时相差3小时。
举一反三
读图,回答9—10题

9甲、乙两图
A.比例尺甲大于乙  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
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  D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10.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正北后正东
B.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千米
C.火车站位于科技园的西南方向
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图判断图中地区主要地形是________,此地在我国________(省区)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据图2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2.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有关M、N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M地在N地的东北方向B.M地在N地的东南方向
C.M地在N地的西北方向D.M地在N地的西南方向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图,南极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2070千米B.2270千米 C.2770千米D.2970千米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