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P地日影最短时北京时间为18时。图为P地一年中最大和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P地由①状态到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①状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已知P地日影最短时北京时间为18时。图为P地一年中最大和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P地由①状态到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①状态到②状态最短的时间约5个月左右 | B.由①状态到②状态最长的时间是6个月左右 | C.由②状态到①状态P地太阳高度一直在增加 | D.由②状态到①状态P地始终昼长夜短 | 小题2:下列四个地形区中,与P地最近的是: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
解析
小题1:最小太阳高度位于北方,说明该地是南半球。太阳高度最大90º,介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最小值是50.5º,不在南回归线上。那么由太阳高度最大值到最小值最少5个月时间。 小题2:P地日影最短时(12时)北京时间(120ºE)为18时,所以该地经度是30ºE;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纬度是16.5ºN。所以位于东非高原。 |
举一反三
如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像最能反映出小题2: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0:00位于图中的★位置, 那么, 10天后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A.19时20分40秒 | B.20时39分20秒 | C.20时3分56秒 | D.19时56分4秒 |
|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小题2:图中P地A.位于晨线上 | B.位于昏线上 | C.当地时间6时日出 | D.当地时间8时日出 |
|
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A.日月升落 | B.极昼极夜 | C.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 D.四季转换 |
|
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回答问题 小题1:上述描写是下列哪项变化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 B.地球在一年中公转速度的变化 |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关联的是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 B.相同的经线,地方时相同 | C.北半球冬半年短于夏半年 |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