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O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黄河中下游地区不仅是中华丈明的发祥地,也甘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丈化中心。材料一    宋代曾经广泛推行“风闻奏事”

( 6O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黄河中下游地区不仅是中华丈明的发祥地,也甘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丈化中心。材料一    宋代曾经广泛推行“风闻奏事”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 6O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中下游地区不仅是中华丈明的发祥地,也甘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丈化中心。
材料一    宋代曾经广泛推行“风闻奏事”的制度,负责监察的谏官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文献通考》云:“故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旧制,但闻风弹事,提纲而已。”此例一开,台谏官员与执政大臣势如水火。清代雍正帝曾颁布上谕,允许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据统计,和雍正元年相比,雍正七年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是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
蒋洲为山西布政使,执掌全省财政大权,期间,滥用库银,逢迎结纳,大肆挥霍,造成巨万库银亏空。赴新任时把亏空银两分摊给山西全省各府州县属员,不足部分由侵卖木植补充,被新任巡抚塔永宁奏以风闻:“臣由陕西起程赴任途次即闻得升任布政使蒋洲亏空库项,… …后细加体访,… …知蒋洲实在亏空库银二万余两。”乾隆帝即着刑部尚书刘统勋查办此案。经多方查证,蒋洲亏缺一万二千两白银,透支养廉银三千余两,侵吞工程银二千余两,结果蒋洲被处死。             ——根据 《中国古代监察创度》整理
材料二 下图为山西省和陕西省示意图及汾河河津水文站1950~2010年年累计径流量和年累计输沙量的变化示意图(年累计径流量和年累计输沙量为多年径流量和愉输沙量之和)。

(1)材料一中塔永宁自陕西省会西安前往山西省会太原,其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       平原和       谷地,并简述两地形区的形成的共同原因。( 8 分)
(2)汾河流城在1971——2010 年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指出 1971——2010 年河津水文站年输沙量和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2 分)
答案

(1)渭河 汾河(4分) 地壳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堆积而成。(4分)
(2)趋势:河津水文站年输沙量和年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年输沙量减少幅度更大。(4分)
原因:汾河流域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生活和农业用水需求量的增加使地表水资源不断减少;汾河流域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草)、水库及淤地坝等水利工程改变了流域的坡面及河道中土壤侵蚀发生与输送的过程,大大减少了因坡面侵蚀到达河流的泥沙。(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看到有陕西省、山西省,中间一条河流就是黄河,两侧支流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汾河,分别流经西安、太原,形成地形平坦的河谷平原。渭河平原位于秦岭北侧,而汾河谷地则是位于太行山的西侧,都是断层形成的地堑。
(2)由图中曲线形状看到1971年的年输沙量和年径流量都是逐年增加很大,而1971年之后变得平缓,说明增加量不大,并开始减少,特别是上面那条表示的是输沙量曲线。究其原因,应该从上游的用水量增加,还有就是上游整治的各项工作实施,使得河水向下流的水量减少等。
举一反三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地层中有丰富煤、天然气资源,则该地层往往
A.含有化石B.有气孔和流纹构造
C.因高温、高压岩石结构、成分改变D.岩浆上升冷凝而成
小题2:乙处
A.位于大陆架上B.位于大洋海岭处
C.地质上为断裂构造D.地壳较厚
小题3:关于该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壳活动频繁B.多地震,并易产生海啸
C.板块生长边界,海沟多D.岩层中常见火成岩
小题4:丙岛
A.因板块挤压,大洋板块抬升而成
B.与周边联系少,岛上动、植物具有古老性、特有性特征
C.位于大洋中部,附近缺乏天然避风港湾
D.面积小,地势陡峭,淡水资源贫乏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为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著名的景点“十二使徒岩”,目前仅剩下七个岩柱。有人说旧的“使徒”倒下,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出现这种“前赴后继”现象的原因是
A.海浪侵蚀B.流水堆积
C.岩浆活动D.地壳运动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欧洲第四纪冰川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小题1:影响欧洲第四纪大陆冰川南侧边界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海陆位置
C.洋流D.地形
小题2:图中A半岛西岸有大量峡湾地貌,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浪侵蚀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D.冰川堆积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小题1:图中甲山为旅游名山,其海拔为1474米,有关该山地质构造及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褶皱构造,块状山地B.断层构造,块状山地
C.褶皱构造,褶皱山脉D.断层构造,褶皱山脉
小题2:甲山与乙地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甲山降水少于乙地,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大于乙地
B.甲山降水多于乙地,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大于乙地
C.甲山降水少于乙地,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小于乙地
D.甲山降水多于乙地,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小于乙地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有关山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岩层受侵蚀弯曲形成褶皱山
B.板块运动地块隆起形成向斜山
C.岩层断裂错位上升形成断块山
D.岩浆侵入,冷却堆积形成火山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