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2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2,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图2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 C.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2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2,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图2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 C.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2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2,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2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小题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2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小题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应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此问注意审题,“砾石滩”,河滩不会在河流的源头,入海口流速慢,堆积主要是颗粒细小沉积,颗粒大的砾石堆积也不会在入海口,根据河流在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原理,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凸岸,所以选B。
小题2:图2中使砾石变圆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石笋是流水堆积,冰斗是冰川侵蚀搬运,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与之类似。
小题3: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应该是符合正态分布,也就说中间大小的砾石最多,A图是均匀分布,B图是中间小两端多,C图粒径分布是不断增加,所以选D。
举一反三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图9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题型:综合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槽江。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小题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  流水堆积 、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  流水堆积 、流水侵蚀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小题2: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湖北的白露湖、排湖因形状像牛轭(牛犁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因此被称为牛轭湖.下图为牛轭湖形成示意图,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四幅河流地貌的演变过程应为
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⑦C.④①②③D.①④③②
小题2: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牛轭湖地势较为平坦,水流缓慢
B.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种植业
C.牛轭分布在河流的右岸
D.交通便利,人口密集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Ⅰ、Ⅱ两区域河流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Ⅰ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搬运、沉积作用
B.Ⅱ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仅有侵蚀作用
C.Ⅰ区域河流流水作用使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D.Ⅱ区域河流切割作用显著,使河谷呈“U”型
小题2:下列关于河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发育初期,河谷横剖面往往呈“U”型
B.在发育初期,对河谷的侵蚀主要以侧蚀为主
C.在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往往呈“V”型
D.在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往往呈槽型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