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老的气候谚语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如“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处暑节气在每年8月23日左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

我国古老的气候谚语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如“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处暑节气在每年8月23日左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我国古老的气候谚语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如“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处暑节气在每年8月23日左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此谚语反映的气候特征最适合于我国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B.江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小题2:此谚语反映了我国的气候特点是
A.旱涝灾害频繁B.雨热同期C.夏季高温多雨D.冬季寒冷干燥
小题3:“处暑无雨干断江”是由于
A.夏季风势力弱B.夏季风势力强C.厄尔尼诺现象D.拉尼娜现象

答案

小题1: C 
小题2: A 
小题3: A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依据我国雨带的推移时间分布,8月份雨带应分布于华北、东北地区,题目给出了处暑的时间(处暑节气在每年8月23日左右),故选C。
小题2: 题目中的关键是“谚语反映了我国的气候特点”,从“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可以看出有降水时会形成洪涝灾害,无降水时会形成干旱,故选A。虽然BCD都是我国气候的特点,但与题意不符,不选。
小题3: “处暑无雨干断江”说明河流中无水,根据上题的结论,东北地区降水量少,干旱说明雨带来得晚退得早,主要是夏季风势力弱形成的。
举一反三
(1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8月28日,胡锦涛主席会见来访的埃及总统穆尔西。中国和埃及都是文明古国。
材料二   下图分别为“开罗和上海的气候类型图”。

材料三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和尼罗河三角洲区域图”。

(1)根据图中信息,说明上海与开罗气候特征的差异及成因。(8分)
(2)分析图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原因。(4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某气象站(1oN,35oE,海拔1875米)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题。
 
1月
4月
7月
10月
气温(oC)
27.0
25.8
23.3
25.1
降水量(mm)
20.4
190.3
123.3
91.5
日平均日照时数(小时)
8.3
6.5
6.2
7.2
小题1:该气象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小题2:与同纬度的刚果盆地比较,形成该地气候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B.大气环流C.地形D.海陆位置
小题3:该气象站1月日平均日照时数高于7月,主要是因为该地1月
A.正午太阳高度大B.白昼时间长C.太阳辐射强D.晴朗天气多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边某岛国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N地一月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影响B.受西风带控制
C.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D.受东北季风影响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终年副高控制,炎热干燥的地区是
A.PB.QC.RD.S
小题2: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TB.QC.RD.S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图1是“40°N的地形剖面图”,图2是“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为“40°N纬线附近的著名湖泊及其水位的年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若图2是图1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则在图1的四地中,最符合图2所示气候特点的点及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①——地中海气候B.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C.③——亚热带季风气候D.④——温带季风气候
小题2:近年来,图3中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及其对应的解决措施正确的是
A.围湖造田,泥沙淤积——退耕还湖
B.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限制畜牧业的发展
C.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合理利用水资源
D.该区域夏季水量减少——大规模调水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