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据《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2)》,2010年丹江口水库水质评价为中营养状态,富营养化是丹江口水库水质的主要威胁

(10分)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据《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2)》,2010年丹江口水库水质评价为中营养状态,富营养化是丹江口水库水质的主要威胁

题型:综合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10分)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据《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2)》,2010年丹江口水库水质评价为中营养状态,富营养化是丹江口水库水质的主要威胁。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示意图,下表为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表。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为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你认为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可能会对水源区水质产生负面影响并说明理由。(5分)
(2)指出汉江与渭河水文特征的异同点。(3分)
(3)1969年我国在十堰市布局建设了东风汽车公司,2003年该公司总部由十堰市迁至武汉。解释东风汽车公司总部迁址武汉的原因。(2分)
答案

(1)耕地。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引起的农业水源污染。
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工业生产产生的各类污水。
水域。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
(2)相同点:以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秋季。
不同点:汉江水量远大于渭河;渭河含沙量多,汉江含沙量少;渭河有结冰期而汉江无。
(3)武汉与十堰市相比,武汉为区域中心城市;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表格分析,耕地上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引起的农业水源污染。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工业生产产生的各类污水。水域中进行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都可能对水源区水质产生负面影响。
(2)两河都是以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秋季节。这是相同点。不同点是两河的水量、含沙量、结冰期不同。汉江水量远大于渭河,渭河含沙量多,汉江含沙量少。渭河有结冰期而汉江无结冰期。
(3)武汉与十堰市相比,武汉为区域中心城市。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等。迁移到武汉更有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
举一反三
1998年长江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而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其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洪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
B、滥砍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沉积加剧
C、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减弱
D、河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甲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径流量为全年最小
    B、此时乙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水位为全年最高
    C、此时丙图中洞庭湖水位全年最高
    D、洞庭湖对长江有天然的调节作用 (2)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所测长江径流量比以往更稳定,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得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域面积大大增加
    C、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D、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蓄水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如果下图表示的是某条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读图回答(1)——(2)题。

(1)如果由a曲线变为b曲线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    ②开辟了运输航线    ③加固了防洪大堤    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     ]
    A、①
    B、②
    C、③
    D、④(2)如果由b曲线变为a曲线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    ②开辟了运输航线    ③加固了防洪大堤    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
    A、①
    B、②
    C、③
    D、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某校兴趣4组查阅资料时发现,在下图甲中①处有一瀑布,有史为证,此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然而同学们在秋游时,并未欣赏到如此壮观的场面。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试分析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图乙中信息,试说明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游时,同学们对图甲中②河谷的成因产生了好奇,纷纷发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种假设,请你将
    下面的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一:向斜成谷;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验证上述假设,同学们必须寻找的资料或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新疆和田地区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田位置图

材料二:和田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33mm,所平均蒸发量为2600mm。
材料三:和田地区人口与耕地变化

材料四: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

(1)和田地区河流的流向以______________为主,其主要补给水源来自____________(地点);河流径
    流量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和田地区人口的变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和田地区所平均降水量远远小于年平均蒸发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