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2日9时至23日16时,重庆万州区出现了今年以来的最大的一次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山地滑坡,农田淹没,房屋倒塌,交通中断,损失较为严重

2011年6月22日9时至23日16时,重庆万州区出现了今年以来的最大的一次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山地滑坡,农田淹没,房屋倒塌,交通中断,损失较为严重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2011年6月22日9时至23日16时,重庆万州区出现了今年以来的最大的一次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山地滑坡,农田淹没,房屋倒塌,交通中断,损失较为严重。初步统计28个乡镇,123个村,18.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18亿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这次暴雨洪涝发生时,图中的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
A.a,cB.b,c,dC.a,b,c,dD.a,b,c,d,e
小题2:河流与湖泊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下图四幅小图中(箭头表示水源补给方向),正确表示河流汛期的是
A.aB.bC.cD.D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海陆间水循环由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输送等环节组成。暴雨洪涝发生时,海水蒸发量不会有很大变化,故可排除A、C、D;暴雨洪涝发生时,海洋水汽大量输送到陆地,降水量大且集中,快速汇集到地表,地表径流大。正确答案为B。
小题2:河流汛期,水量大大增加,河流水补给湖泊,湖泊起蓄水作用,故A、B项错误;根据河流主要发源于山地,以及河流上游河道较小,下游平坦开阔,可知D答案正确。
举一反三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D.位于半干旱地区
小题2: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C.降水大量下渗D.人工拦截径流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左图是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小题2: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流动速度加快,容易出现城市内涝
B.b下渗加强,出现地下漏斗区
C.c流量减少,周边地下水位下降
D.d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该地植被减少,蒸腾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
A.降水增加B.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C.水汽输送量增加D.地下径流增加
小题2:欲增加该区域年降水量,可行性较差的措施是
A.封山育林B.退耕还林
C.增加水汽输送量D.修建小型水库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左图是某地区水系分布图,下右图是甲河流域某一水文站,在某年7月18 日至20日的水文曲线图,而且该测站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比较甲、乙两河水系特征的不同点。(6分〉
(2)据图描述甲河两侧地形地势特征的差异。(4分)
(3)近年來,在相同的降水量,该地水文曲线的“洪峰”点有所降低并右移,试推断该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并判断右图中A点的移动趋势。 (4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
B.E岸河床较缓,F岸河床较陡
C.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流向发生偏转,F岸遭受冲蚀力大
D.水位B处低于A处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