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宋史》将徽宗亡国归结为“骄奢淫佚”,“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整,日行无稽”,所谓”字国故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国,徽宗甚焉.”但平心

(12分)《宋史》将徽宗亡国归结为“骄奢淫佚”,“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整,日行无稽”,所谓”字国故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国,徽宗甚焉.”但平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宋史》将徽宗亡国归结为“骄奢淫佚”,“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整,日行无稽”,所谓”字国故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国,徽宗甚焉.”
但平心而论,北宋亡国与宋初太祖的制度革新不无联系.导致北宋之亡,后代一些评史者归为王安石变法,加剧”强干弱枝”,朝廷积累了太多财富---王室和重臣更有了奢靡的条件,而地方经济凋敝,民生坚苦,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一旦碰上强大的外力,则成土崩瓦解之势.
请就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进行评述.(12分)
答案
第一种观点:徽宗骄奢淫逸导致北宋亡国。
论证:(1)“骄奢淫逸”:花石纲、推崇道教。
(2)“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整,日行无稽”任用蔡京、童贯等人。
(3)“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酷爱书画。
结论:宋徽宗时期政治的腐败黑暗给金以可乘之机。
第二种观点:宋太祖的制度革新导致宋的亡国。
论证:(1)政治:分化事权,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军事力量、特别是边境军事力量严重的削弱,导致地方积贫积弱,阶级矛盾加剧。
(2)经济:通过转运使将大部分财政收入收归中央,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由此导致地方积弱。
(3)民族关系:正是积贫积弱致使北宋 无力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
结论:宋太祖的制度革新是北宋灭亡的历史根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材料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得出自己的结论。就本题而言,既可以同意第一种观点,认为宋朝亡国是由于“骄奢淫佚”造成的,也可以认可第二种观点,认为宋朝的灭亡是由于北宋初期制定的体制和后来的王安石变法造成的。不管选用哪种观点,论述要史实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楚,无知识性错误。
举一反三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B.元朝C.北宋时期D.清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政治制度或措施中,不是针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B.明朝在各省设三司
C.北宋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1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长短经》总结秦亡教训说,“秦既吞天下,患周之败,以为弱见夺。於是讪笑三代,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无骨肉本根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陈、吴奋其白梃,刘、项随而毙之。”基于同样认识,西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
A.实行“无为而治”B.分封同姓王C.平定七国之乱D.建立中朝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下边两幅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一是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图一中的相权相对分散
③图二反映了明朝中央政治的组成情况
④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不断走向衰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