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1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9分) |
答案
(1)科举制度。(2分) “究天理”。(2分) (2)内容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3分)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 治改良,形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倡导科学精神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兴起;(2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2分) (3)代议制度建立;(3分)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3分)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3分)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跨度大的特点,注重线索梳理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第(1)问,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宋明理学(程朱理学),解答时注意关键信息“宋人文集”和设问中的提示“程朱理学”,在此基础上联系相关知识分析,由此可以得出答案为与科举制度相关且目的为“究天理”。第(2)问,实际上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及阶段特征,学习西方内容的变化可以结合信息“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从事科学,讲求政艺”“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概括,在此基础上结合19世纪中叶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演变的背景(政治、经济、思想等)分析。第(3)问,主要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答题角度“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因此在答案的归纳过程中需要围绕代议制的确立及发展完善即可。 |
举一反三
《长短经》总结秦亡教训说,“秦既吞天下,患周之败,以为弱见夺。於是讪笑三代,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无骨肉本根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陈、吴奋其白梃,刘、项随而毙之。”基于同样认识,西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A.实行“无为而治” | B.分封同姓王 | C.平定七国之乱 | D.建立中朝制度 |
|
对下边两幅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一是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图一中的相权相对分散 ③图二反映了明朝中央政治的组成情况 ④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不断走向衰落 |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 初 试
| 二试
| 三试
| 明经
| 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进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 每经帖十条
| 作诗、赋、文各一篇
| 作时务策五道
|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