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完成12~14题。小题1:据图可知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C.

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完成12~14题。小题1:据图可知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C.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完成12~14题。

小题1:据图可知
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
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
C.该土壤保温性不好
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
小题2:该土壤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沙漠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极地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小题3:如果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
A.增施熟石灰B.不合理灌溉
C.使用农药D.毁林开荒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解析

小题1:理想土壤体积组成是固体颗粒约占50%(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余下的水分和空气大约各占一半。如水分太多,则空气受到排挤,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如空气太多,会造成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植物枯萎。P点固体颗粒约占51%,水分约占39%,空气约占10%。因此土壤中空气不足,水分过多。
小题2:P是我国某地区土壤物质组成的体积分数,则其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夏季多雨。A、B、C三项中的三种气候类型我国没有分布。
小题3: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会导致盐碱化现象。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都会使地下盐分上升,导致盐碱化现象。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
D.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影响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热带雨林中保存生物化学物质的最重要载体是( )
A.土壤B.风化物
C.水体D.植物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我国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不法分子大量盗猎藏羚羊,可能导致(  )
A.土地荒漠化B.水土严重流失
C.生态平衡的破坏D.当地局部气候变暖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相应的成因连线正确的是(   )
A.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流水侵蚀作用
B.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华北平原——风力沉积作用
C.干旱地区的蘑菇石——褶皱隆起
D.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裸岩荒漠——风力堆积作用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有关气候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水分和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及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B.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有机质分解较慢,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少
C.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快,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
D.气候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火山活动,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