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3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入围事件一:鄱阳湖“干渴”成蓼子花海  11月4日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与历史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3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入围事件一:鄱阳湖“干渴”成蓼子花海  11月4日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与历史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入围事件一:鄱阳湖“干渴”成蓼子花海  11月4日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与历史同期相比,鄱阳湖水面偏小32%。蓼子草花迅速进入盛花期,出现百年不遇的花海奇观
入围事件二:暴雨致松花江、黑龙江干流出现1999年以来最大洪涝灾害
材料二

图1 2013年8月全国高温区预报图       
图2鄱阳湖区域图  
(1)对比图1中甲、乙两地形成高温天气的原因。(6分)
(2)分析冬季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的原因(8分)
(3)专家认为,鄱阳湖的干旱和东北的洪涝与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有关。试从积雪冰川的减少与地温、气温、季风环流的联系角度,分析其中的原理(8分)
答案

(1)甲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2分)沙漠广布,吸热快,气温高,(2分),乙地受副高影响,多晴天。
(2)气候适宜,鄱阳湖地区冬季湖面及其湿地不封冻,利于冬候鸟觅食;
食物丰足:鄱阳湖及其湖汊各类淡水鱼类、虾蟹极为丰足;
水质适合:鄱阳湖水质好、空气新鲜,特别适合冬候鸟的生息;
位置适中:鄱阳会地处南北的中心地段,便于冬候鸟向南或向北迁徙;
人为保护:江西省及沿湖政府、当地群众保护意识强烈,冬候鸟很少受到干扰
(3) 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地面的反射率会减少,地面增温,(2分)导致气温升高,(2分)
增强了夏季海陆温差,导致东南季风偏强,(2分)
雨带推进偏快,导致北方的降水偏多,南方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2分)
(地温、气温、季风和南热北水4个方面,合计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首先要进行地理位置的定位,然后再根据该地的地理环境进行具体分析。甲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地形相对封闭,不利于热量的扩散,另外该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广布,吸热多,降水少;乙地区的分析相对简单,8月份,副热带高压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流下沉,降水少,气温高。
(2)本题可以从自然和人文条件进行分析。鄱阳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湖面不会冻结,湿地广阔,食物充足,同时属于南北方过渡地带,对于南北迁徙的候鸟来说距离适中,为候鸟觅食、栖息提供了天然的优越的场所。从人文角度分析,当地人口素质较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强。
(3)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相应的会带来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的联动反应。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会直接导致地面的反射率会减少,地面增温,气温升高;气温的升高会带来温差的变大,季风势力增强,那么东南季风强势推进,加快雨带的推移,减少雨带在南方的停留时间,加剧南方的高温,而北方的降水则会相对增加。
举一反三
2 0 1 3年9月,***主席访问中亚四国时,强调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在“堙没”多年之后,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阅.读古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丝绸之路”沿线四幅农田景观,在出发地拍摄的是    (    )

小题2:导致该线路上农田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气候B.土壤C.地形D.水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图甲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材料二:图丙为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图甲中人口分布特点是   ,本区域人口容量总体特征是   (高或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6分)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8分)
(3)说明地形(从海拔、坡向角度)对天山自然带分布的影响。(6分)
(4)简述图甲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8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甲为“内蒙古自治区简图”,图乙表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材料二: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煤从空中走”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进行规划,主要有: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描述图甲中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写出呼伦贝尔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并提出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3分)
(3)试分析“煤从空中走”这种做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产生的影响,并说明“煤―电―用”一体化战略的意义。(5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深秋,金黄色的银杏树叶装扮衢州大地。因为叶绿素是一种很容易受到温度改变而分解的物质,而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则较稳定。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 绿色退去,叶黄素、胡萝卜素留下来呈现黄色,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衢州城区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这体现的分异规律为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
小题2:下图中四幅图为银杏全部变色日期等候线图,等候线是指同一日子有同一物候(如桃花始花开,燕子来等等)的地点连成的一条线。图示地区银杏全部变色日期等候线分布正确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图世界某地区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图所示地区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    )
A.从沿海向内陆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山麓到山顶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D.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小题2:某生态学家到该地区进行生态考察,发现P地及其周边植被景观分布如上图所示,该景观的产生原因是(   )
A.降水由P点向四周增多B.地下水位由P点向四周降低
C.过度灌溉D.过度放牧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