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地处内蒙古河套腹地, 如图,境内因黄河冲积层在长期风蚀作用下形成许多风蚀洼地和黄河改道时冲刷的天然壕沟。这些洼地与壕沟长年积水,形成大小不同的海子(湖泊,俗

五原地处内蒙古河套腹地, 如图,境内因黄河冲积层在长期风蚀作用下形成许多风蚀洼地和黄河改道时冲刷的天然壕沟。这些洼地与壕沟长年积水,形成大小不同的海子(湖泊,俗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五原地处内蒙古河套腹地, 如图,境内因黄河冲积层在长期风蚀作用下形成许多风蚀洼地和黄河改道时冲刷的天然壕沟。这些洼地与壕沟长年积水,形成大小不同的海子(湖泊,俗称泊尔洞)。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诗句中”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描述的景象反映了
A.水平地域分异规律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规律D.河套地区距海较远
小题2:关于五原附近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冬末春初,河套地区河流有凌汛现象
B.植被以阔叶林为主
C.农业灌溉易出现土壤盐碱化
D.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描述的景象是受纬度的影响春天晚,柳树捶丝晚,河流冰冻融化晚。受纬度的影响气温比长安低。故选A。
小题2:A选项:凌汛是发生在有低纬向高纬的河段,所以A错误。B选项:该地区的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所以B错误。C选项:农业是以漫灌为主,切蒸发旺盛,在地里所留盐分较多,形成土壤盐碱化,所以C正确。D选项:位于内陆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为主,所以D错误。故选C。
举一反三
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读次旅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小题2: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A.垂直地带性——气候B.纬度地带性——热量
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D.经度地带性——水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潜水位的季节变化柱状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云贵高原B.松嫩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黄土高原
小题2:当该地区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河套地区出现凌汛现象B.江淮地区进入伏旱
C.东北平原小麦开始收割D.温带气旋频繁影响欧洲南部地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纬度45°附近某地区的相关数据,其中①④处为海洋,②③处为陆地,80°、60°为当地经度。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处沿海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②、③处自然带的差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C.③区域向东的地域差异主要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③处沿海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一科考队对某保护区开展为期10天的野外考察活动,队员小杨在日记中写道:汽车沿河谷蜿蜒盘行,路边的参天大树越来越多,远处的山林云雾缭绕,河谷的坝子生长着很多水果,青色的木瓜紧贴着树干,沉甸甸的柚子挂在枝头马上可以收获。我们已经接近保护区的边缘了!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科考队考察的保护区可能位于
A.西南山区B.东北林区C.天山北坡D.山东丘陵
小题2:科考队考察期间,下列描述最有可能的是
A.开普敦附近河流水位一年中最低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C.华北平原麦收忙D.市场上月饼畅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入围事件一:鄱阳湖“干渴”成蓼子花海  11月4日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与历史同期相比,鄱阳湖水面偏小32%。蓼子草花迅速进入盛花期,出现百年不遇的花海奇观
入围事件二:暴雨致松花江、黑龙江干流出现1999年以来最大洪涝灾害
材料二

图1 2013年8月全国高温区预报图       
图2鄱阳湖区域图  
(1)对比图1中甲、乙两地形成高温天气的原因。(6分)
(2)分析冬季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的原因(8分)
(3)专家认为,鄱阳湖的干旱和东北的洪涝与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有关。试从积雪冰川的减少与地温、气温、季风环流的联系角度,分析其中的原理(8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