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会议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会议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与会各国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等重大问题。 (1)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 (1分)A.CO2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 B.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 C.CO2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 D.CO2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 (2)列举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3分) (3)实行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变暖的有效措施,请给出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 (3分) |
答案
(1)B (2)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影响农业生产 影响水循环,旱涝灾害频发 影响人体健康 破坏了生物生存环境(任选三个) (3)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鼓励公众参与;政府管理;国家合作;(任选三个) |
解析
试题分析:(1)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加强了大气逆辐射,使保温效应过强导致了气温升高。(2)全球变暖的影响主要从引起全球的降水量的变化、冰川雪盖面积的缩小、海平面上升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分析。(3)全球变暖的治理措施主要从其形成的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大面积毁林两方面分析,主要从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和措施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
举一反三
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问题等等都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下列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 12°34′E),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开幕。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材料二 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三 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 (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和 。 (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其解决对策有: 。 (3)分析气候、石油、粮食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 乙: (4)乙醇汽油是否绿色燃料,人们看法不同,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经济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
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美丽富饶的岛屿,曾经是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天堂”。然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水温度上升,导致该岛屿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威胁到该岛屿附近海洋生物的生存,大量死亡的浮游生物不断腐烂,迅速消耗水中的氧气,使该区域的其他海洋生物面临窒息的危险。与此同时,浮游生物尸体形成的沉淀物为海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原本清澈碧蓝的海域变成暗色。据此判断题。 小题1:导致该岛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海水大量缺氧 | B.海洋污染严重 | C.全球气候变暖 | D.旅游活动超载 | 小题2:该岛屿及其附近许多岛屿的表面形态已是“千疮百孔”,其主要原因是 ( ) A.海浪侵蚀 | B.冰川侵蚀 | C.风力侵蚀 | D.人类活动破坏 |
|
读材料和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材料一 人民网2011年1月21日电 2010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的一年,其中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非洲东部、亚洲中部以及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北极地区气候变暖现象明显。 材料二
小题1:由材料一可知,全球气温较高,由材料二可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_____”。 (2分) 小题2:把图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每空1分,共4分)
小题3:按材料二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多选)( ) (2分)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 | 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 | 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 | 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 | E.台湾海峡将变宽 |
分析“20世纪中国大范围降水正负比值的多年变化曲线图”及下列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10分) 气候学和长期预报中常用气候要素的距平值,表示当年值偏离常年值或单点要素值偏离区域平均值的情况。降水距平比值=当前值-多年均值
(1)我国20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降水最少的年份是 , 最多的年份是 。(2分) (2)结合下表,可以看出我国气候冷暖与干湿呈现出 变化规律,根据此规律填出表格中1961——1970年的气候状况。(2分) 中国冷暖与干湿气候的变化(1921—1970年)
年代
| 1921—1930
| 1931—1940
| 1941—1950
| 1951—1960
| 1961—1970
| 干湿状况
| 干
| 湿
| 干
| 湿
|
| 冷暖状况
| 暖
| 冷
| 暖
| 冷
|
| (3)试分析气候变暖对我国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 |
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小题1:爱斯基摩人“手舞足蹈”最主要是因为A.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 | B.气候变暖,生活更舒适 | C.可以拥有更多的淡水资源 | D.渔业资源增加 | 小题2:图瓦卢人“日夜难眠”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炎热难耐 | B.陆地面积缩小 | C.风暴潮加剧 | D.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