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甲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乙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6分)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6分)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答案

(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 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4)质量(内涵发展) 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
(5)② ③ ①
解析

(1)分析下图可知江苏省城镇化水平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这是由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的。
(2)结合上题知,苏南相对于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快、城市化水平高。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特点去分析。
(3)读下图可得出苏锡常都市圈邻近上海的地理位置优势。苏北淮安增长极的作用可从核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着手分析。
(4)与此题相关的背景知识点是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势,应围绕提高城市质量的措施进行阐述。
(5)此题的解答应依据上面题中得出的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差异着手,找出相应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举一反三
读“1980-2005年我国人口迁出、迁入重心演化轨迹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由图可知
A.迁出重心的位移变化比迁入重心明显
B.迁入重心的位移变化主要表现在东西方向
C.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一直迁往东南方向
D.两重心位移在南北方向上始终保持同向变化。
小题2:2000—2005年我国人口迁入重心的移动,最可能原因是
A.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C.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D.东北传统工业区振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为“2013年2月12日铁道部在网络上发布的一幅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图示日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交通C.政治D.社会
小题2:春运期间客运压力最大的铁路干线是
A.京广线B.焦柳线C.浙赣线D.陇海线
小题3:春运现象反映出
A.京、沪、粤等省区劳务输出量大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城市化进程过快D.区域环境质量差异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1)图甲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       。你是依据图甲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6分)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见图乙)。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图乙所示信息,分析2008年以来图中服装产业转移的原因。(8分)
(4)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D.人口的迁入,不会对A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小题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中A地是著名的“冰糖心苹果”产地,“冰糖心苹果”具有色泽光亮自然,皮薄肉厚、质地较密、味甜汁多、含糖量高的特点,采摘上市时间较晚,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霜冻期以后上市。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指出图示地区气候最突出特征,并简述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2)说明气候条件对A地苹果生产的有利影响。(3分)
(3)A地大量迁入人口可行吗?说明理由。(3分)
(4)若R河流域农业土地不合理开发利用,将产生哪些主要的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