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雨岛效应”密切相关。“雨岛效应”成因主要有 ①工地面硬化,地表径流下渗困难 ② 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③ 城市化挤占瑚泊河道,调蓄洪峰能力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雨岛效应”密切相关。“雨岛效应”成因主要有 ①工地面硬化,地表径流下渗困难 ② 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③ 城市化挤占瑚泊河道,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④ 空气污染严重,凝结核充足 ⑤ 高大建筑物密集,风速减小,降水云系滞留A.①②⑤⑥ | B.②④⑤ | C.①③⑥ | D.①②③④⑤⑥ |
|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 工地面硬化,地表径流下渗困难,是地表径流量大的原因,①错。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上升气流强,容易形成降雨,②对。城市化挤占瑚泊河道,调蓄洪峰能力下降,与“雨岛效应”无关,③错。空气污染严重,凝结核充足 ,便于水汽凝结,④对。高大建筑物密集,风速减小,降水云系滞留,导致降水多,⑤对。所以B对。A、C、D错。 |
举一反三
(30分)民生问题直接关乎百姓生活幸福与尊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是解决好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图为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构成与城镇化率统计图。
(1)依据材料一,概述西藏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10 分) |
下图示意1981~200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与城市平均人口数量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 图中表示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城市平均人口数量的数字序号依次是A.③、②、① | B.①、②、③ | C.②、①、③ | D.①、③、② | 小题2: 1981~1995年期间曲线①数值的变化说明A.城市化进程减缓 | B.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 C.中小城市大量涌现 | D.大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
|
下图是我国总人口及城乡人口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种图例分别表示我国的 ( )A.总人口和农村人口 | B.总人口和城市人口 | C.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 | D.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 | 小题2:在我国,驱动人口城市化的内在动力是 ( ) |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 | B.中期阶段 | C.后期阶段 | D.逆城市化阶段 | 小题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
|
读城市化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城市化模式图所代表时空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发生在二战前 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③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后 ④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小题2:形成这种城市化模式的主要的推力是( )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 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 D.城市就业机会多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