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为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活动场景图。读图,回答第17题。该地区农业生产( )A.精耕细作,农产品的单产量和商品率较高B.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C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7为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活动场景图。读图,回答第17题。
该地区农业生产( )A.精耕细作,农产品的单产量和商品率较高 | B.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 C.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较小 | D.机械化水平低,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
|
答案
C |
解析
本题考查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根据图示判断,该地为水稻种植业,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为: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
举一反三
图11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5、26题。
小题1:该区域I阶段到Ⅲ阶段 ( )A.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 B.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 C.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 D.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 小题2:影响该地Ⅲ阶段到Ⅳ阶段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与市场 | B.技术与交通 | C.劳力与地价 | D.气候与水源 |
|
图12为孟加拉国降水量分布图(a季10—3月,b季6—9月)。读图,回答第27、28题。
小题1: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是( )A.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6月至9月略多 | B.6月至9月为旱季,10月至3月为雨季 | C.达卡两季降水量的差值在1500毫米以上 | D.雨季降水量自西部向东南和东北方向增加 | 小题2: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降水变率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 | B.雨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涝灾害 | C.降水量较多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 D.旱季持续时间长利于作物成熟 |
|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还田,或者将庄稼荐子留在田地过冬。表1为某地实验前后有关实验资料,回答9-10题。
| 土壤水分
| 土壤空气
| 土壤有机质
| 大气悬浮质
| 大气水分
| 实验前
| 6.3%
| 25.5%
| 0.7%
| 14.6%
| 18.6%
| 实验后
| 23.5%
| 16.7%
| 3.2%
| 3.4%
| 34.5%
| 小题1:实验结果反应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①保持土壤水分 ②增强土壤透气性 ③增加大气湿度 ④减少空气污染小题2:当地农民对实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给出灌溉、施肥、***虫、除草配方,最后把***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这一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包括A.GIS | B.RS | C.RS 、GIS | D.RS、GIS、GPS |
|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下列各图所示区域内。据此回答30-32题。
小题1:图1所示农牧交错带年 平均降水量的范围是 A.150 mm~300 mm | B.300 mm~450 mm | C.450 mm~700 mm | D.700 mm~850 mm | 小题2:图2所示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障碍,不包括 A.山高谷深,交通不便 | B.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 | C.森林资源丰富,为我国第二大林区 | D.开荒种地,水土流失加剧 | 小题3:图3所示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
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在甘肃建设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据此回答44-45题。 小题1: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措施,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节水措施,提高河西灌区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河水流量,促进流域生态修复 | B.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用量,预防农业点源污染的发生 | C.大力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利用的水平和能力 | D.促进祁连山冰雪融水速度,保障河西灌区用水安全 | 小题2: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 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化害为利 |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 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