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与人类未来生存安全密切相关。陕西省处于我国东南湿润区与西北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生态比较脆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 “陕西省简图”和“陕西

生态安全与人类未来生存安全密切相关。陕西省处于我国东南湿润区与西北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生态比较脆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 “陕西省简图”和“陕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生态安全与人类未来生存安全密切相关。陕西省处于我国东南湿润区与西北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生态比较脆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陕西省简图”和“陕西省1978年以来三次产业构成变化图”。

材料二 图3为“陕西省1978一2006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或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变化趋势”图。(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容纳废弃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生态承载力是指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为人类活动和生物生存所能持续提供的最大生态服务能力,特别是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容能力;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差就是生态盈余或赤字,二者之商就是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压力指数通常用来表示生态安全程度。)

(1)据图1描述陕西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图中A点的年降水量可能为(      )(2分)
A.345mmB.455mmC.550mmD.610mm
(2)读图2分析陕西省自1978年以来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3分)
(3)据材料二分析,与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相比,生态足迹的发展变化特点是              。陕西生态赤字的变化趋势是      ,这说明                                     。(5分)  
答案

(1)南多北少(从南向北逐渐减少)(1分)   D(1分)  
(2)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3分)      
(3)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变化速度比环境承载力快(1分)  生态赤字变大(1分)  陕西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和释放废弃物的速度已超过自然的再生能力和自净能力,生态安全程度持续降低,人地关系日趋紧张。(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读图分析和描述阐释能力。从图19中可以看出陕西年降水量南多北少,且从南向北逐渐减少。图中A点外围闭合的等值线600mm的年等降水量在400mm与600mm两等降水量线之间,根据等值线的“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原则,A处年等降水量线应大于600mm,故应为610m m。
(2)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描述和阐释能力,解决此类题要仔细读图,并注意分析,答题时要注意规范,表达清晰准确。图20反映陕西省自1978年以来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根据图例不难得出第一产业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但仍居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先增后降。
(3)此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图21有三个坐标,横坐标表示1978-2006年时间段,左右两侧纵坐标生物生产面积与生态压力指数,反映陕西省1978一2006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或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变化趋势。结合材料二分析和图21,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有下降趋势,但总体变化较小,与之相比,生态足迹的发展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变化速度比环境承载力快。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差就是生态盈余或赤字,二者之商就是生态压力指数。从图21可知陕西生态赤字变大,这反映出陕西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和释放废弃物的速度已超过自然的再生能力和自净能力,生态安全程度持续降低,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举一反三
(2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区域属亚热带气候,夏季刮偏南风,冬季刮偏北风,季风影响明显,年平均降雨量为1 700 mm 左右。截止到2006年,人口密度为139 人/ km2 ,人口自然增长率6 ‰。该区域水文地质图。

材料二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表。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貌类型并判断M处的地质构造且说明理由。(6分)
(2)对比分析说明G乡和F乡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差异及其影响。(6分)
(3)假如图示区域土地利用不合理将会导致何种土地的退化现象?为什么?(6分)
(4)对于图示区域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你有何建议?(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lO年中国吉利汽车成功收购沃尔沃,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这个国家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瑞典三个城市冬夏平均气温和昼长资料

材料二 瑞典地图和厄勒海峡大桥景观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瑞典的气候特征,并解释其南北温差冬季大,夏季小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和有关知识分析瑞典中北部沼泽广泛分布的原因。(4分)
(3)简述厄勒海峡大桥靠近丹麦一侧修建海底隧道的目的。(4分)
(4)概述瑞典城市分布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共同的区位条件。(4分)
(5)吉利汽车要做大做强企业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发展哪些方面的经验?(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6分)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安全综合和漏洞分析结果显示,马里实际上有1/5的家庭粮食相对不足,约10%的家庭粮食严重短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马里及周边地区略图

材料二图中C、D两地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单位:mm)。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地
0.0
0.1
0.4
4.3
23.5
56.1
127.0
155.8
80.1
18.5
0.3
0.7
D地
0.1
0.1
0.0
0.3
11.9
82.2
169.3
198.3
131.4
36.5
1.7
1.1
(1)指出A、B两处河流径流量的差异,说明判断依据。(9分)
(2)根据材料判断马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电,并分析原因。(9分)
(3)根据材料分析E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区位。(8分)
(4)马里粮食危机十分严重,请你为该国出谋划策解决此问题。(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6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山西省的地形特征。(5分)
(2)简述汾河谷地的成因,说明该谷地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8分)
清朝初期玉米、番薯、马铃薯等耐旱高产农作物在山西推广,政府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政策,至清中期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山西农民被迫外迁。
(3)结合材料,完成该地区人地关系示意图。(10分)

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全国70%以上的外运煤都来自山西。
(4)简述山西成为我国能源基地的主要条件,指出山西能源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具体方式。(7分)
山西晋城和河南焦作合作打造“山水云台、经典相府”旅游线路,并提高沿线公路等级。
(5)指出打造此条旅游线路对两地旅游发展的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二:21世纪以来,珠三角经济区产业竞争优势逐渐丧失,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不断承接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
材料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度地向区外转移对区内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应以区外异地转移和区内就地转化两种途径并重,从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转化。
(1)简述珠江水系的特征。(9分)
(2)根据图中信息,从能源和交通角度,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珠三角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条件。(8分)
(3)从发展非农产业的角度,说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内就地转化的具体途径。(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