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甲、图乙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1: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国家发改委上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

读图甲、图乙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1: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国家发改委上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图甲、图乙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1: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国家发改委上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省全境及浙、粤、赣三省部分地区,其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目前台资企业占福建外资企业总数的21%,投资总额达86.05亿美元。
材料2:泉州市素有“民办经济特区”之称,民营经济是该市的经济支柱,主要以服装、运动装备、石雕等轻型加工业为主。2007年民营经济的生产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2%;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1%,比2000年提高了12%,成为全省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
(1)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是中国茶的代表。分析说明福建种植乌龙茶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2)结合材料1分析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有利区位条件。(5分)
                                                                              
                                                                              
                                                                              
(3)结合材料2分析相对于全省泉州市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3分)
                                                                              
                                                                              
答案
(14分)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2分)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较好;(2分)
土壤:(弱)酸性的红壤,适合茶树生长。(2分)
(2)邻近台湾,利于经贸合作;是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或台资)与先进技术;拥有铁路、公路和海港,海陆交通便利;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较低。(每点1分共5分)
(3)特点:城市化水平较高;(1分)发展速度较快。(1分) 成因:民营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首先落实自然因素,主要考虑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再考虑茶树的种植要求,水热条件较好,地形应有一定坡度,有利于排水,另外还最好是酸性的土壤等,然后再观察图中福建的这几个方面,便不难得出结论。
第(2)题,经济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应考虑地理位置、历史基础、技术、交通、政策、劳动力和土地等因素,再结合福建的具体情况分析即可。
第(3)题,城市化的特点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等方面考虑,这些信息的具体情况在材料中都能找到。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试题综合性强,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调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农业的区位因素、经济建设的区位因素及泉州市城市化的特点与成因,题目看似复杂,其实都能够从教材中找到影子,因此考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知识储备,以不变应万变。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4分)
材料1:分布多度是指某地区或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植物种数,下图是中国种子植物在各省区的分布多度图。

材料2: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高原边缘为森林地带,向西北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
(1)自然地理环境对种子植物的分布多度影响很大,选择图中一个种子植物分布多度最小的省(区),并与图中种子植物分布多度最大的省(区)比较,说明两者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10分)
(2)青藏高原上的植被,也不是像从前有些人所想象的“寒原一块”,其植被分布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异,试分析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使黄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1:图示黄河河段:
A.支流众多B.汛期主要出现在7、8月份
C.含沙量小D.无凌汛现象
小题2:打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资源有:
A.丰富的土地资源B.充足的能源资源C.充沛的淡水资源D.矿产资源
小题3: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①解决资源供求矛盾 ②消除城乡差别 ③提高环境的承载力 ④优化产业结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读后回答题。

小题1:划分Ⅰ、Ⅱ、Ⅲ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    )
A.气候和地貌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D.地貌和植被
小题2:对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资源调查时,获取信息的便捷方式是    (    )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实地调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为“我国西北某地示意图”,据图完成题。

小题1:图中石羊河流域内灌溉农业区所属地形区为
A.湟水谷地B.河西走廊
C.宁夏平原D.河套平原
小题2:石羊河干流总体流向及主要补给水源是
A.西南流向东北, 高山冰雪融水及山地降水
B.东北流向西南, 高山冰雪融水及山地降水
C.西南流向东北, 山地季节性积雪融水及大气降水
D.东北流向西南,西风带来大西洋水汽产生的降水
小题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气候类型及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热带沙漠气候,荒漠化
B.温带大陆性气候,盐碱化
C.温带季风气候,水土流失
D.温带大陆性气候,荒漠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每一个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主观意愿的结果
小题2: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方向B.生活特点
C.发展水平D.生活条件
小题3: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 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 
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 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