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和淮河流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36分):材料一:根据2002年公布的全国遥感普查资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²,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根据材料和淮河流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36分): 材料一:根据2002年公布的全国遥感普查资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²,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 材料二:据调查测定,淮河流域流失的土壤大部分粒径小于0.5mm,一场暴雨过后,土壤中粒径1.2mm的沙砾增加1.0~3.6%,土壤有机质损失19.5~36.4%。上个世纪80年代山丘区农耕地每公顷施用的化肥仅十几公斤,现在为了维持产量每公顷施用五百公斤左右。 材料三: 淮河流域水系图 (1)据图说明淮河流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分析M地形成降水峰值中心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淮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和水文的影响(14分)。 (3)根据材料三从上、下游和南、北两岸角度比较淮河水系的特点(10分)。 |
答案
(1)特点: 自东南向西北递减(2分) ;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600mm-1000mm之间(2分);山地地区多,平原地区少(2分)。 形成降水峰值的原因:M为大别山地区(1分),且靠近长江中下游(1分),江淮准静止锋滞留的时间长(2分);山地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多地形雨(2分)。 (2)对土壤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大量的土壤粘粒,造成土壤质地粗化(2分),蓄水能力降低(2分);水土流失带走大量的有机质,土壤肥料下降(2分);施用大量的化肥,土壤板结(2分)。 对水文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含沙量增大(2分),大量的泥沙在中下游河湖中沉积,容易形成地上河和地上湖(2分),泄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2分) (3)淮河流域上游为山区,水系发育,支流众多(2分);下游地势平缓(或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2分),水网交错,渠道纵横(2分)。 淮河南岸支流短小(1分),北岸支流长且相对多(1分)。 整体呈羽状水系(2分) |
解析
(1)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淮河流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600mm-1000mm之间,山地地区多,平原地区少。峰值位于M地区,M为大别山地区,且靠近长江中下游,江淮准静止锋滞留的时间长;山地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多地形雨。 (2)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对土壤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大量的土壤粘粒,造成土壤质地粗化,蓄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带走大量的有机质,土壤肥料下降;施用大量的化肥,土壤板结。对水文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含沙量增大,大量的泥沙在中下游河湖中沉积,容易形成地上河和地上湖,泄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 (3)本题考查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水系特征从支流及其分布方面描述。淮河流域上游为山区,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下游地势平缓,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渠道纵横。淮河南岸支流短小,北岸支流长且相对多。整体呈羽状水系。 |
举一反三
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5年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风能密度分布图
(1)太阳能和风能作为新能源的共同优点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图示地区风能密度在沿海最集中的原因?(12分) |
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最新进展。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西风带情况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大气环流和高原季风剖面示意图
(1)分析图甲,青藏高原隆起前夏季和冬季西风带的位置的不同之处是 ____,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分析图乙,A、B之间的风带名称是_________。(2分) (3)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和亚洲地区产生许多方面的影响。根据题目材料和下面的关联示意图,从备选项目中找出对应图中①②③④的内容。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4分) A.阻挡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和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和南亚地区形成季风区 (4)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性。(2分) |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与C的界线大致是( )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 C.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 D.50毫米等降水量线 | 小题2: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 )A.地貌与气候 | B.水文与土壤 | C.植被与水文 | D.社会经济条件 |
|
(13分)读华北附近地区图,回答问题:
(1)铁路名称:(2分)A_________线, B_________线。 (2)图中①②附近为我国著名的________工业基地。其发展的优势是: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产资源。(5分) (3)B地区附近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是干旱。尤其是在____季最突出,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华北平原与江南丘陵相比,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因素和不利自然因素是什么?(4分) 有利(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相比在发展粮食生产方面有哪些共同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图甲“我国110oE以东地区降水分布图”及图乙“中国雨涝区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结合两幅图所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多涝区集中分布在北方平原地区,南方丘陵地区涝灾较轻 | B.我国少涝区都分布在第二级阶梯 | C.图甲中6月份多雨中心出现在我国江南和华南地区 | D.我国雨涝区的时间分布特点是夏秋季节多,南方雨涝比北方短 | 小题2:下列有关图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乙中A位于温带季风区,B位于亚热带季风区,且两地都是以平原地形为主 | B.图乙中A地区河流流量小,结冰期长,B地区河流流量大,结冰期短 | C.①地区土地盐碱化较②地区严重,②地区水土流失较,①地区严重 | D.②地区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火害多发区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