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黄河流域水系略图。材料二 兰州——郑州沿线地形剖面图。材料三 黄土高原的形成有“风化残积说”、“水积说”和“风成说”。

(20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黄河流域水系略图。材料二 兰州——郑州沿线地形剖面图。材料三 黄土高原的形成有“风化残积说”、“水积说”和“风成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流域水系略图。

材料二 兰州——郑州沿线地形剖面图。

材料三 黄土高原的形成有“风化残积说”、“水积说”和“风成说”。多数科学家认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成为粗细不等的颗粒,每遇到大风,往往风卷沙尘,遮天蔽日,当大风减弱或遇到秦岭,大行山等高山阻挡时,便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地积累和环境的演变,逐渐形成了黄土高原。
(1)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其干流沿途水量变化大。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兰州以上、河口至郑州、郑州以下等三个干流河段水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0分)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是,黄河有时奔流不到海。黄河断流可能会带来哪些危害?(6分)
(3)依据材料二、三为“风成说”提供证据?(4分)
答案

(1)自源头至兰州河段,水量逐渐增大(1分);河口至郑州河段,水量增大(1分);郑州以下河段水量减小(1分)。兰州以上河段当地的高山冰雪融水(1分)和山地降水(1分),通过湟水等支流汇入,水量增大;河口至郑州河段随着降水增多,(1分)汾河、渭河等支流流入的水量多,(1分)水量增大。郑州以下河段由于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流入(1分),流域面积狭小(1分),且工农业生产大量引用(1分),导致水量减少。
(2)下流沿河地区失去主要水源,影响工农业生产及生活;(2分)引起海水倒灌,加重了土壤的盐碱化,影响地下水水质,使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2分)加剧了泥沙淤积,引起河床升高,降低下游的防洪能力。(2分)
(3)自NW—SE黄土层的厚度减小;(2分)自NW—SE黄土的土壤颗粒由粗变细。(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黄河水量的变化。自源头至兰州河段,水量逐渐增大;河口至郑州河段,水量增大;郑州以下河段水量减小。兰州以上河段当地的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通过湟水等支流汇入,水量增大;河口至郑州河段随着降水增多,汾河、渭河等支流流入的水量多,水量增大。郑州以下河段由于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流入,流域面积狭小,且工农业生产大量引用,导致水量减少。
(2)本题考查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断流导致下流沿河地区失去主要水源,影响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引起海水倒灌,加重了土壤的盐碱化,影响地下水水质,使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泥沙淤积,引起河床升高,降低下游的防洪能力。
(3)黄土高原的风成说,可以从黄土层的厚度和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方面进行分析。自NW—SE黄土层的厚度减小;自NW—SE黄土的土壤颗粒由粗变细。
举一反三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黄土广布B.东北平原土壤肥沃
C.云贵高原地形平坦D.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
小题2: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B.东北地区酸雨危害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D.华南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荒漠成因多样,分布规律有异,下列荒漠与其对应的地域分异规律正确的有(  )
A.撒哈拉沙漠——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塔克拉玛干沙漠——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南美南部安第斯山脉以东沙漠——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西藏海拔5 000 m以上的荒漠——非地带分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渔…”,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小题2: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人地关系是 
A.基本协调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C.环境污染严重D.生态破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发展,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南水北调东线方案最先动工的主要原因是
A.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B.有京杭大运河可以利用,节省建设成本
C.可以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基础设施好
D.地势南高北低,水可以自流到华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