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珠江三角洲的区位条件就不难作答。
图解珠江三角洲的区位条件:

举一反三
读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1:港澳地区产业多向该地扩散,原因有(   )
①劳动力丰富 ②地价低廉 ③资金雄厚 ④国家的优惠政策 ⑤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
小题2: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特征是(   )
A.城市与乡村界限模糊不清的城乡一体化
B.城乡一体化向以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
C.大城市连为一体的超级城市体系
D.农业产业消失的城市一体化地域
小题3:伴随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农副产品不足B.水资源不足
C.资金不足D.发展空间不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值增长图”,回答题。

小题1:在阶段Ⅰ中,珠三角的主导产业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资金密集型产业
C.技术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小题2: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农村劳动力过剩B.受港澳台经济辐射
C.工业化迅速发展D.华侨、港澳同胞的促进作用
小题3:改善广州城市生态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①将深山中的大树移植进城市
②合理规划城市各种功能区的相对位置
③建设大型娱乐场所
④建设公园、森林、绿地等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小题4:21世纪,为减轻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珠江三角洲比重将增加的能源是
①石油 ②天然气 ③水电  ④核电 ⑤煤电
A.①③④B.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为2008年我国四省(区)经济、人口指标。回答题。

(区)
GDP
(亿元)
人均GDP
(元)
三次产业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1487
422l4
5.1
53.9
41
57.6

7762
32214
11.5
54.9
33.6
51.7

3176
12110
14.6
46.3
39.1
32.2

4203
l9593
16.4
49.7
33.9
39.6
小题1:四省(区)中,区域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表中③省(区)
A.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B.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C.区域城市化水平高D.农业产值高于①省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资料,并回答问题(16分)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7361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珠三角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根据农业生产类型分类,珠三角的农业属于           农业。在一些特殊的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_______农业,它是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4分)
(2)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不定项选择,全对得2分)
A.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B.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C.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D.丰富的矿产资源
(3) 随着经济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______倍。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能源供应紧张是当地发展经济的最大障碍,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地区在缓解能源紧缺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至少列举两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是从产业实力、获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及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的。
材料二  1985~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变化图。
根据1985年到2003年的18年来部分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位次的变化,可以把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类型划分为四种: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低水平波动型和较低水平下降型。
(1)图中属于较高水平波动型的是第   类地区,高水平稳定型的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   地区。(2分)
(2)1985~2003年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没有发生变化的省区是            ,其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2分)
(3)1985~2003年福建省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变化情况是            ,试分析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4)辽宁省属于          ,其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变化情况是               。德国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对该省的振兴有何借鉴意义?(4分)
(5)最近,广东、江苏、山东等东部省市都调低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提出了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转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效益东部”应加强的措施是(双选)( )(2分)
A.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工业B.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C.引进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D.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