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题。小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题。 小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 小题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 B.洞庭湖平原 | C.汉江平原 | D.成都平原 | 小题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 B.生产规模大 | C.机械化水平高 | D.人口较少 |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从题干中的信息可知,粮食增长不可能是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我国科技发展快,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我国粮食在2004年以来连续增长主要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故选B 小题2:太湖平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江苏省,其城市化进程快、水平高,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高品粮生产比重下降,城郊农业发展迅速,花卉、蔬菜、禽畜等产业发展快。故选A 小题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进程更快。河南省与黑龙江省相比,最主要的原因是黑龙江省人口少,所以粮食商品率高。故选D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了解和掌握。试题难度不大,属于中档性的基础题目 |
举一反三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题。
小题1: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 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经济腹地较小 企业间过度竞争 小题2: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 | B.经济发展水平 | C.用地紧张 | D.人口数量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2008年的冬天,全球经济“寒意”阵阵。各类A经贸洽谈会规模上都不同程度地缩了水,成效自然也要打不小的折扣。而带有明显“双转移”(所谓“双转移”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特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简称山洽会),无论是参展规模、参会人数,还是最为重要的签约项目,都实现了逆势飘红。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纵观“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其工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由原料导向型→________→________转变。(2分) (3)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原因。(3分) (4)试从产业转移接收地的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影响。(3分) |
读下面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题。
小题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A.资金密集型产业 | B.技术密集型产业 | C.劳动密集型产业 | D.资源密集型产业 | 小题2:进入阶段Ⅱ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 |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
|
读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1:港澳地区产业多向该地扩散,原因有( ) ①劳动力丰富 ②地价低廉 ③资金雄厚 ④国家的优惠政策 ⑤技术力量雄厚小题2: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特征是( )A.城市与乡村界限模糊不清的城乡一体化 | B.城乡一体化向以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 | C.大城市连为一体的超级城市体系 | D.农业产业消失的城市一体化地域 | 小题3:伴随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农副产品不足 | B.水资源不足 | C.资金不足 | D.发展空间不足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