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广东省工农业发展的有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输入地区之一。现在以珠江三

读广东省工农业发展的有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输入地区之一。现在以珠江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广东省工农业发展的有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输入地区之一。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和出口基地;粤西形成了6.7万公顷早熟荔枝、3.3万公顷香蕉、2万公顷菠萝、10万公顷糖蔗、10万公顷北运菜基地;粤东的名茶、沙田柚也有12万公顷之多;粤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杂果、药材等。
材料二     广东省1998年一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表
 
增加值构成(%)
行业名称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新兴产业:电子、电气、机械、石化
39.4
40.1
41.1
传统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
23.8
20.6
15.24
潜力产业:森林造纸、医药、汽车
2
4.6
6.65

(l)根据材料一分析,广东省种植业结构方面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东省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城市分布最密集,发展最快的地区。分析该地区城市发展快的原因。
答案
(1)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2)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比重增加,传统产业比重减小。传统产业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升高,效益降低,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增长潜力大,效益好。
(3)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资的大量引入,带动了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城市化。
解析
通过材料可知,广东省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农作物品种却多样化,主要原因应和市场需求有关。随着广东省经济发展,居民消费需求由温饱生存型向舒适享受型过渡,耕地面积减少,城市面积增大,农民开始种植单位面积产值高的作物品种。通过表格可知,广东省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比重上升,传统产业比重下降,这与劳动力成本、素质及科技水平有直接的关系。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举一反三
读浙江省西部某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一18
(1)该地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经济作物主要是________,该地种植上述农作物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
(2)该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前,农民经济收人低且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该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发展了加上业,请列举两个以上加工业部门____。此类加工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B.市场C.技术D.动力
(4)某时间段,该地茶叶遭遇了“绿色壁垒”,出口受阻。你认为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提示:从安全无公害方面分析)(至少答出两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调查研究:如何应对产业高成本
下面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一些材料,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江三角洲模式,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一篇博文《深圳,你将被谁抛弃》揭示了珠江三角洲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用地紧张、劳动力成本提高、内地优惠政策的召唤,使大量企业离开珠江三角洲,转而投奔其他地区。
材料二


图4一17
该研究性小组的课题研究思路为:

1.请帮助研究小组完成第①阶段任务。
2.分析材料二中工业总产值增长图时,研究小组有意划分为两个阶段,请帮其划分并描述各阶段特征。
3.请写出③和④阶段的文字材料。(提示:③阶段是形成原因,④阶段是应对措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发展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规划,将为我省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对实现安徽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规划,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
材料二 皖江城市带示意图。
材料三  “经济活动不同环节的附加值”示意图。

(1)设立示范区,是更好地发挥皖江城市带综合优势,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皖江城市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9分)
(2)产业区域转移对皖江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9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发展产品制造业会存在哪些问题?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7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统计图,完成12~14题。

小题1:80 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A.食品加工业B.电子制造业
C.服装制造业D.黑色金属冶炼业
小题2:引起此产业由较为分散到集中的区位因素最主要是
A.技术因素B.自然资源因素C.劳动力因素D.市场因素
小题3: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A.北煤南运B.南水北调C.人口迁移D.西气东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沿海开发城市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读我国沿海某城市H的相关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通常按少儿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的一定数值,可将人口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年老型三种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根据国际常用规则,老年人口系数是判断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否进入老年型社会的最重要标准。
人口类型的划分标准及H市相关数据(单位:%、岁)
类型
少儿人口系数(%)
老年人口系数(%)
老少比
(%)
年龄中位数
(岁)
年轻型
40以上
4以下
15以下
20以下
成年型
30~40
4~7
15~30
20~30
老年型
30以下
7以上
30以上
30以上
H市数据
16.43
5.53
33.65
31.2
材料二:
1.2006年,H市人口金字塔有何特征?该市人口比例最高的年龄组是哪一组?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2.少儿组的性别构成有何特点?可能是何原因造成的?
                                                                              
                                                                           
3.2006年H市属于哪种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应该采取哪些人口政策?
                                                                              
                                                                           
4.H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有何特征?城市道路的布局有何特点?
                                                                              
                                                                           
5.H市地价空间变化有何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6. P、 Q两地中更适合建造海港的是哪地?主要原因有哪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