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菜的主要产地在中国西北,它是一种上好的固定沙土的野生植物。“刮地穷”是指在刮取发菜时,连牧草同根一刮而尽。在过去二十余年中,仅内蒙古地区因采挖发菜而沙化的草场

发菜的主要产地在中国西北,它是一种上好的固定沙土的野生植物。“刮地穷”是指在刮取发菜时,连牧草同根一刮而尽。在过去二十余年中,仅内蒙古地区因采挖发菜而沙化的草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发菜的主要产地在中国西北,它是一种上好的固定沙土的野生植物。“刮地穷”是指在刮取发菜时,连牧草同根一刮而尽。在过去二十余年中,仅内蒙古地区因采挖发菜而沙化的草场面积已经相当于两个香港,成为沙漠化的一个重灾区。结合下图完成题。

小题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除了刮取发菜外,还有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樵采导致土地沙化 
③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小题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形成这种现象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导致荒漠化加剧
B.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
C.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加上图中河流的作用强烈
小题3:图示地区是我国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天然气开发对本地区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可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可带动当地天然气化工业和航天工业的发展
③在当地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④西气东输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提高当地的环境质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水蚀是雨水或流水侵蚀不对,因为那里降水不多,所以水蚀就不存在了;另外酸雨出现在南方工业大省,所以也不选。排除①④,选择D。
小题2: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形成这种现象的自然原因。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导致荒漠化加剧。人口问题非自然原因,故A不对。
B.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这里降水不多,多为季节性河流,所以B不对。
C.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正确。
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加上图中河流的作用强烈。不对,因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应以风力作用为主。
小题3:本题考查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对气源地的影响。航天工业的发展对技术要求较高,排除②,西气东输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是对输入地的影响,而非对气源地的影响,排除④。因此本小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学生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试题综合性较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答题技巧,如排除法的应用,另外还要注意题目中涉及的关键词给出的提示信息。
【知识小结】我国的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举一反三
读图“萨赫勒地区及其气候特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萨赫勒位于          洲北部,北邻著名的             沙漠。(2分)
(2)该地区气候具有过渡性,试描述该地区气候特点。(5分)
(3)特殊的气候决定了该地区的植被具有哪些特点?(3分)
(4)据专家考证,萨赫勒地区在l万多年前还是个水草丰美、动物成群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增加,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活动,如今这里已成为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特别是1970年以来再也没有了好年景。请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   )
A.由于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必须大力开展灭鼠工作
C.由于气候变化,草场的载畜量下降 D.草场退化,只能发展种植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或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域分异,主要表现为沿经线的差异
B.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不会出现荒漠化的现象
C.扩大绿洲的规模,是西北干旱地区防止荒漠化扩大的有效途径
D.我国的地带性荒漠,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温带荒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A.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B.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C.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D.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位于广西西北部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石漠化现象严重,由于水土极易流失,此处多是黑石朝天的不毛之地。图为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为了把绿色还给喀斯特峰丛洼地,该区域实行了生态适应性发展方案。图为该区域“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

(1)简述图15所示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从地形、水文、土壤三方面阐述)(3分)
(2)分析该区域石漠化产生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二,简述发展生态农业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