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表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问题。1—耕地 2—

该表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问题。1—耕地 2—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该表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问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小题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小题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
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结合图示该地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少;结合湖泊的主要生态功能分析,湖泊面积缩小导致水生生物物种减少,空气湿度减小,干旱、洪涝频率增大,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小题2:该地位于辽宁西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水稻和甘蔗种植不适宜,AB错误;该地有湖泊水灌溉,耕地较多,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应该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湖泊的生态环境功能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分析。
举一反三
在草原区,利用现代技术掘井扩大水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掘井愈多,愈有利于草地生态保护
B.水井周围的草地,获得最充足的水源而长势最茂盛
C.机井数量不断增多,经济效益也就不断增长
D.牲畜不断增多,水井无限制增加,草地最终将毁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   )
A.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
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资源缺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铁路干线的名称是(  )
A.兰新线B.兰青线C.包兰线D.京包线
小题2:图中沙障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宁夏平原的农田
B.阻滞沙丘,保护铁路畅通无阻
C.调节气候
D.减少水土流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内蒙古商都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商都县的(  )
①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
②耕地总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③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和荒漠化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
④人口密度降低,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小题2:商都县的耕地面积增加是    (    )
A.过度开垦沙质草原的结果
B.引水灌溉沙地的结果
C.抑制土地沙质荒漠化的结果
D.退耕还林还草的结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四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材料二:我国政府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口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该工程的实施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