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些综合治理措施可以使洞庭湖“变大” A.封山育林B.退田还湖C.加固干堤D.跨流域调水

下列哪些综合治理措施可以使洞庭湖“变大” A.封山育林B.退田还湖C.加固干堤D.跨流域调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哪些综合治理措施可以使洞庭湖“变大” 
A.封山育林B.退田还湖C.加固干堤D.跨流域调水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退田还湖可以增加洞庭湖的面积,可以是洞庭湖“变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洞庭湖在清初和20世纪70年代形态图(图7)

材料二: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成水湖泊,1957年至1981年,实测水位下降了2.65米,面积减少了278平方千米,近年来水位仍在持续下降,湖面继续缩小,原先离岸的鸟岛现在已和湖岸相连,成为一个半岛,给鸟类的生长繁殖带来不利影响。
(1)依据材料,描述洞庭湖形态的变化。(1分)
(2)分析造成两大湖泊萎缩的原因有何不同。(4分)
(3)青海湖的萎缩会造成哪些危害?请你为如何保护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提几条建
议。(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6—8题。
小题1:北大荒是指: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
C.整个东北平原 D.仅指辽河平原
小题2: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B.地形崎岖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小题3:“北大仓”的发展方向应是:
A.退耕还林B.退耕还草C.大力发展工业D.生态农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并回答29~30题。

小题1: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
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
小题2: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天然林B.水源林 C.湿地D.草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示意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完成18—19题。

小题1: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
小题2:下列有关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增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列资料回答:
洞庭湖是重要的淡水湖泊,对周围地区有着不同寻常的经济和生态意义。图是洞庭湖不同时期的湖泊略图(阴影代表水域)。

小题1:四图按照时间先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小题2:简述洞庭湖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小题3:描述洞庭湖形态的变化,并且简要分析发生变化主要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