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分)近年来,呼伦贝尔和通辽等城市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为内蒙古部分地区含煤地层分布示意图图

(26 分)近年来,呼伦贝尔和通辽等城市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为内蒙古部分地区含煤地层分布示意图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 分)近年来,呼伦贝尔和通辽等城市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为内蒙古部分地区含煤地层分布示意图

图乙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图丙为 2009—2013 年内蒙古、山西和全国煤炭产量统计。

(1)描述内蒙古地区含煤地层的空间分布状况和产量的变化特点。(6 分) 
(2)分析说明图乙所示的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主要特点。(6分)
(3)指出图甲中甲地的植被状况,并推测甲地煤炭资源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8分)
(4)从生产联系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和通辽两城市重点承接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

(1)地区分布不均(1分)分布范围广(1 分)。
内蒙古地区的煤炭产量大(超过山西)( 2 分);
增长速度快(超过全国和山西的增长速度)( 2 分)。 
(2)由于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2分)导致植被覆盖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1分);
107° E 附近(河套平原地区),由于水资源较为丰富,耕地比重大,(2分)导致植被覆盖率突然升高(1 分)。 
(3)甲地降水量小于200 毫米,地带性植被为荒漠(半荒漠、荒漠草原)(2 分);
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的森林植被经过地质作用演化而成(2 分),
说明该地地质成煤时期是气候湿润(森林)环境(2分)及(湖泊沼泽等)地势较低的沉积环境(2分)。 
(4)当地采煤业发达(或煤炭资源丰富);
引进煤设备制造业,促进煤炭产业升级(或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延长产业链;
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等(每点 2 分,要求答出其中 3 点)。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甲,根据图例分析,内蒙古含煤地层的地区分布不均,分布范围广。
读图丙分析,内蒙古地区的煤炭产量大,已经超过山西。 增长速度快,超过全国和山西的增长速度。 
(2)读图乙,横轴是经度,由于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导致植被覆盖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 在107° E 附近,河套平原地区,由于有黄河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水资源较为丰富,耕地比重大,导致植被覆盖率突然升高。 
(3)读图甲,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数值,甲地降水量小于200 毫米,地带性植被为荒漠或半荒漠、荒漠草原。
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的森林植被经过地质作用演化而成。该地煤炭资源丰富,说明该地地质成煤时期是气候湿润的森林环境,并且有湖泊、沼泽等地势较低的沉积环境。 
(4)读图甲,两地煤炭资源丰富,采煤业发达。 利用当地的资源,重点承接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引进煤设备制造业,促进煤炭产业升级,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等。
举一反三
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白尼罗河流域相比,青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A.峡谷多,落差大,水能丰富B.汛期长,发电时间长
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D.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小题2: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影响可信的是
A.携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B.入海水量减少,三角洲面积变小
C.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D.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盐碱化减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1: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两屏三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材料2:下图为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图。

材料3:下图为“某地社会、生产、生态系统联系图”。
 
(1)若材料3中图示现象发生在A地带,则材料3图中②表示________(某种生态破坏现象)。(4分)
(2)简析材料2图中①地植被破坏后产生的主要危害。(7分)
(3)材料2图中②地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地跨横断山区,其生态作用十分重要,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三个著名经济区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

小题1:对流经乙、丙两区域的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位季节变化都很大
B.都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C.都能为两区域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D.丙区河流水运条件优越,乙区河流水运条件较差
小题2:甲、丙两经济区都修建了核电站,说明了两区域(  )
A.交通发达,便于运输核燃料
B.都是临海地区,有利于核电站建设
C.能源消耗量大,常规能源缺乏
D.都能为核电站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读黑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黑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
A.黑河属于内流河,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B.图中乙处最有可能形成冲积扇,丙处可能有大面积沙丘分布
C.受降水、蒸发、下渗等因素影响径流量从中游向下游逐渐减少
D.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森林破坏严重
小题2: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游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水污染等,应节约用水。
B.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
C.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
D.在流域内大兴水利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和沿海城市M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M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B.有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流
C.可能是重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D.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小题2:7月,在R河下游沿EF线作河流剖面图,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