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分)读下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兰州市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石化工业城市。为进一步发挥兰州对西部发展的带动作用,2012年8月,兰州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

(36分)读下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兰州市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石化工业城市。为进一步发挥兰州对西部发展的带动作用,2012年8月,兰州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6分)读下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兰州市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石化工业城市。为进一步发挥兰州对西部发展的带动作用,2012年8月,兰州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新区位于距兰州市区北部38.5千米的秦王川盆地,
兰州市域山区面积占85%,盆地和谷地仅占15%,秦王川盆地是兰州周边地区最大的一块高原盆地,盆地内整体地势平坦,引大入秦工程初步解决了新区的用水问题。
(1)说出黄河上兰州段与包头段的水文特征的差异,并说明兰州以上河段河流开发的重点(5分)
(2)说明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的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原因(10分)
(3)3月9日至14日兰州市大气中PM2.5数值持续大于300 (PM2.5大于300为严重污染)。说明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浓度的影响,分析PM2.5浓度对大气环境的作用。(8分)
(4)分析兰州新区选址的优势条件,并说明对兰州原城区发展的意义。(7分)
(5)指出沿铁路线从成都经宝鸡到酒泉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6分)
答案

(1)兰州比包头河流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流速较快(3分)。开发方向:此河段以水能的阶梯(水能)开发为主。(2分)
(2)甲地形区: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山麓地带(河西走廊)
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称为河谷农业。
乙地形区是河西走廊,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该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分布在山麓地带。
(3)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任答两点即可)
(4)盆地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有引水工程,城区用水充足;靠近机场并与兰州城区有高速相连,交通便利;未利用土地资源充足,发展空间大;地价比较便宜。(任答四点即可)
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截留部分拥入老城区的人口,促进城市的合理化发展。
(5)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试题分析:
(1)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下面分析:
①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②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③结冰期:有无、长短
④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兰州至包头河段降水少,黄河水量大量减少,故而比包头流量大。包头河段地形平坦,流速小。兰州河段夏秋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而兰州至包头河段,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大量沉积。故而包头河段含沙量较小。兰州河段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下图)。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区是河谷,乙地区位于山脚。再结合区域地理知识,甲所在地形区为青藏高原,乙所在南边是祁连山脉。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故甲地区为河谷农业。乙地形区是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该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冰雪融水)充足,故种植业分布在山麓地带。
(3)气象要素主要包括风速、气温、降水等。风速的大小影响污染物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这种现象使空气上下对流显著,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逆温的出现就不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如果有污染物的话,污染物就会长期停留在原处而造成污染。降水使污染物随雨水降落在地上,将有效的减轻大气污染。PM2.5,又名细颗粒物(下图为兰州爆发PM2.5污染时的情景),泛指悬浮在气体当中的微细固体或液体。首先它的存在降低大气的透明度,从而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其次,它能充当凝结核,形成雾、降水。

(4)此题注重从图中获取信息,可见兰州新区靠近机场,且有高速公路相连。该地区远离老城区,未利用土地资源充足,地价低。文字材料中,引大入秦工程解决新区的饮水问题,并指出该区域的地形是秦王川盆地(下图)。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原因就是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用地的有限性。新城区的主要作用就是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合理化发展。

(5)自然带的差异性,也即地域分异规律包括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降水,表现是由森林到荒漠的递变。而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体现在热量带的变化上。垂直带性指的是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在高大山体上呈垂直的带状分异的体现,即自然带大体沿山体的等高线方向延伸,并随山势的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其形成的最基本原因是,高大山体的水热状况随其高度发生的垂直变化。沿铁路线从成都经宝鸡到酒泉,纬度变化明显,海陆位置也有明显变化。从而推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火车越过秦岭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乌江航道(乌江渡至龚滩)被规划为贵州省出省水运通道,也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全国水运主通道。乌江航道(乌江渡至龚滩)建设工程位于贵州省中部贵阳及黔南、北部的遵义、东北部的铜仁等地区。工程起点位于乌江上游乌江渡水电站,终点位于重庆境内的龚滩,航道全长406km,本次工程拟将其建设成四级航道,通航500t级单机动驳船,航道通过能力达到744.144万t以上,整治河段91.5km,整治滩险73个。
材料二:

材料三:贵州是我国冻雨天气灾害发生最多的省份,2012年年底到2013年年初,贵州发生了严重的冻雨天气,这次冻雨天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
(1)贵州乌江渡到龚滩原河段通航能力差,请简述原因。(8分)
(2)分析修建此航道工程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9分)
(3)试分析本次贵州冻雨天气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的原因。(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

材料2:该河段水系流域面积约13万Km2,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75.3mm。历史上的辽金时期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步开发。近20年以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
材料3:A城市水文站的河流断流统计表。
时段
断流年数
断流天数
径流量(亿m3)
1991~1995
1
61
9.62
1996~2000
5
817
4.43
2001~2007
7
2 555
0
(1)该流域所处的地带在我国自然环境中有着多方面过渡性的特点。请至少列出两项。(4分)
(2)简要说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原因。(5分)
(3)简要说明该河段断流现象的延续将会产生的主要问题。(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乍得湖是由大陆局部凹陷形成的,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曾经与尼日尔河、尼罗河相通,其湖名就是“一片汪洋”的意思。乍得湖面积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与枯水期面积相差一倍。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湖泊平均面积在几十年中减少了90%以上。
材料二 在乍得湖的东北,有一个比它低得多的博得累盆地,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源源不绝地往盆地渗流。
材料三 乍得湖流域图

(1)简述近几十年乍得湖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12分)
(2)判断乍得湖面积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3)乍得湖是一个内陆湖泊,但湖水却为淡水。试分析其为淡水湖的原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图“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说明小浪底水利枢纽对于治理黄河发挥的主要作用。(2分)
(2)说出甲、乙所在地形区名称,简述其农业发展的共同自然优势。(5分)
(3)说明图中调水工程对北京地区的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波河流域图”。

材料二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临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
(1)波河干流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分析其原因。(6分)
(2)环地中海地区结合当地区位条件发展了“时鲜业”,试分析其快速发展的社会经
济条件。(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