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图分别是两个乡村地区聚落形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聚落l的发育程度高于聚落2,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图分别是两个乡村地区聚落形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聚落l的发育程度高于聚落2,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甲、乙两图分别是两个乡村地区聚落形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聚落l的发育程度高于聚落2,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乙两图中聚落的形态,按一般规律可以判断甲地区地形是_____,乙地区地形是_____。
(3)若乙图中有一河流未画出,请在图中最有可能的位置上画出。
(4)若甲、乙两地区的聚落均是我国早期比较原始状态下形成的,那么甲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的______
    方,乙最有可能出现在______方。
(5)综合以上问题,可以知道聚落的形成、形态与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答案
(1)开发的历史较早,地理环境优越(地形更平坦,土地更肥沃)
(2)平原;河谷
(3)
(4)北;南
(5)地形(或地理环境)
举一反三
下面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1—2题。

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 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A、团聚型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组成人类生存空间的各要素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经过长期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
              使之达到一种动态下的相对平衡。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地利用自然,使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
材料二:一方山水一方情。我国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们,长期以来坚持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并形成一
              定的人地和谐的建筑典范、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我国江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在追求着“外适内
              和”的住区环境和居住品质。
 
                  图1                                                                                  图2 江南水街景观
(1)结合图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简要说明二氧化碳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如何维持动态平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图2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江南水街的建筑布局与结构特点“外适”(与当地自然环境适合和谐)的
         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3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曾说“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城市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乡村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城市
B、工业革命是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
C、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制约城市起源的根本因素
D、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出现于河流中下游平原上 2、近年来,在西方国家中出现大城市人口不断向周边小城镇迁移的现象,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
A、现代交通条件改善
B、乡村和城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C、大城市经济发展极其缓慢
D、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1950年和2000年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50年,A、F两地均已形成村镇,其中F形成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两图可以看出,到2000年该地形成了5个城市,这些城市可能的发展条件是: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3)F地没有形成城市,其原因可能是这个地区的公路建设使____________运输的重要性下降。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太阳 2.夏季风 3.冬季风 4.排水 5.河流 6.丘陵
1、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     ]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2、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聚落建在丘陵迎风坡(夏季风),此地多地形雨,坡状尖顶房屋有利于排水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少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