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发生在A.秋季和春季B.冬季和春季C.秋季和冬季D.初冬和初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发生在A.秋季和春季 | B.冬季和春季 | C.秋季和冬季 | D.初冬和初春 |
|
答案
A |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秋季和春季农作物处于生长期,受寒潮的降温影响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
举一反三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图3),回答1-3题。
图3 1.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进退异常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 D.用水季节变化 2.我国旱涝灾害都较严重的是 A.人口稀少地区 B.经济落后地区 C.东部平原地区 D.盆地高原地区 3.衡量旱涝灾害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①人口密度 ②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自然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999年2月,日本本州西部发生的地震不到里氏5级,但不少地区震感强烈,因为A.4级以上地震已经属于强烈地震 | B.震中很浅,震中越浅,震感越强 | C.震级虽然不大,但是震源相当浅 | D.震源相当深,但是烈度大,震感强 |
|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位于首都太子港的总统府及多座其他政府建筑被震塌,包括外交部在内的多处通讯和电力供应中断,死亡人数可能超过20万人。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北纬18.5度,西经72.5度,震源深度l3km,图1中甲图是该次地震震中附近等高线图。读图后回答l~3题。
小题1: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因地震而诱发的地质灾害影响的是小题2:甲图可能形成堰塞湖的地点是 小题3:国际救援组织为了密切监视崩塌、滑坡、堰塞湖等的动态,及时进行救援行动,应采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中的A.遥感技术 | B.地理信息系统 | C.全球定位系统 | D.数字地球 |
|
根据下图和有关材料回答(10分)
材料一 相关机构估计,1月12日发生的海地首都太子港的7.0级大地震可能最终会造成2 5万人死亡,另统计有约30万人受伤。 材料二 海地处在热带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各月平均气温在22—28℃间,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4—10月为雨季。11月—3月为干季。气温3月至11月相对炎热,12月至2月较为凉爽。 材料三 12月8日,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会场,一名海地代表手捂面孔。哥本哈根大会全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12月7日在丹麦召开,85个缔约国商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歧严重,目前与会各国在碳减排方面完全没有共识,会议陷入僵局。而气候变暖带来的恶果,却已显现在贫穷和海岸小国的身上。 (1)分析海地多发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2)海地大地震与我国汶川大地震相比,地震的震级小,而人员伤亡却高出几倍。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3)根据海地气候资料分析,海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同纬度的广东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 (4)哥本哈根大会,与会各国在碳减排方面完全没有共识,为什么海地代表很沮丧?(2分) |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读图2,完成第4~6题。
小题1:地震发生时,某地的区时为13日15 时49分,则该地的经度可能是 小题2:此次地震 A.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 B.位于大陆内部断裂带 | C.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所致 | D.由于下地幔地应力的强烈释放所致 | 小题3:此次地震震后救援难度大是因为该地 ①高寒缺氧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正值多雨季节 ④交通不便 ⑤缺乏预警机制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