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影响图示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特点的因素有(    )①纬度因素         ②海陆因素 ③地形因素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影响图示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特点的因素有(    )①纬度因素         ②海陆因素 ③地形因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图示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特点的因素有(    )
①纬度因素         ②海陆因素 
③地形因素         ④大气环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小题2:该区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旱地B.水浇农田C.牧草地D.沙地
小题3: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
A.旱地——水土保持B.草地——集中放牧
C.沙地——防治酸雨D.水浇农田——引水灌溉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根据等值线变化可知,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规律,纬度因素引起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①错、②对。图中贺兰山等山麓地带降水较多,有 地形因素的影响,③对。降水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所以是大气环流的影响,④对。所以B对。A、C、D错。
小题2:根据图中降水量,该地主要是半干旱、干旱区,所以以牧草地为主,在有河流灌溉的地方有水浇农田,土地利用方式中主要是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土地,所以A、B、D错。只有C对。
小题3:旱地,因缺少植被保护,土质疏松,所以要做好水土保持,A对。草地若集中放牧,可能导致草地破坏,B错。防治酸雨不能治理沙地,C错。水浇农田,必须引水灌溉,不是治理措施,D错。
举一反三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裂谷带成因与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峡谷的成因有何不同?
(2)分别判断图甲、图乙所示地区当地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出修建图乙中的铁路有哪些主要障碍性因素,并简述修建该铁路的意义。
(4)安哥拉是我国石油进口主要来源国,我国在开采安哥拉石油资源的同时,还大力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并在农业、电力和通讯等领域与当地合作。请据此说明“中安”两国互利双赢的表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2011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经济增长状况统计表,完成小题。
 
天津
上海
湖南
湖北
四川
重庆
内蒙古
陕西
贵州
GDP(亿元)
11 190
19 195
19 635
19 594
21 026
10 011
14 000
12 391
5 600
增速(%)
16.4
8.2
12.8
13.8
15
16.4
15
13.9
15
小题1:关于统计表中各省级行政区2011年经济发展的比较,正确的是(  )
A.贵州发展水平最低,增长速度较快
B.“两湖”生产总值最高,经济实力最强
C.重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条件最好
D.上海经济增长最慢,人均GDP降低
小题2:关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带经济增长快,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
B.中部地带经济实力强,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
C.西部地带发展潜力小,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贫乏
D.中、西部地带发展机遇好,主要原因是承接产业转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省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A地区日照时数不及B地区,试分析原因。(4分)
(2)阐述该省城市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自然原因有哪些?(10分)
(3)C城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地级市,也是我国西部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该市钢铁生产与宝钢相比的优越区位有哪些?(4分)   
(4)该省西部地区多大河,但水电开发尚不充分,说明其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河流域图(下图)。

(1) 淮河是我国洪涝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 
材料二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和2000—2009年气温、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指该时间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时间
气温(℃)
降水(mm)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多年平均
14.5
14.4
26.1
15.3
1.8
850
165
465
164
57
2000~2009年
0.6
1.0
0.0
0.5
0.9
54
-19
81
-16
8
(2)列表分析淮河流域2000—2009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2分)
材料三  21世纪初,位于苏北地区的宿迁市不断改善投资的硬环境(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软环境(政策、文化、制度等),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从而吸引了苏州市的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和电子装配等企业大量迁入。下面是苏州和宿迁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如表:苏州、宿迁产业结构和平均工资水平比较表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值
平均工资水平(万元)
苏州
宿迁
苏州
宿迁
2005年
5:65:30
42:34:24
2.4
0.9
2010年
2:57:41
18:52:30
3.3
1.6
如表:宿迁经济发展指标表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第二产业
就业人数
(万人)
域区面积
(万km2
工业“三废”
废水(万吨)
废气(亿m3
固体废弃物
(万吨)
2005年
375.9
5. 85
12
4040
94.6
41.2
2010年
1304.8
23.28
68
5100
116.5
72.3
 
(3)据材料一、三,分析宿迁吸引苏州企业迁入的原因,并简述企业的迁入对宿迁市区域发展的影响。(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清洁资源分布示意图,该资源最可能是
A.潮汐能B.石油C.太阳能D.风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