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西气东输,川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据此回答5一6题。

实施西气东输,川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据此回答5一6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实施西气东输,川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据此回答5一6题。
小题1:西气东输和川气东输工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③扩大能源来源,弥补能源不足      ④管网、储备管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小题2:西气东输和川气东输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上海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将明显减少      ②大气中硫氧化物的含量将明显减少      ③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明显减少      ④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将明显减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可知,西气东输和川气东输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实现区域间的资源互补,将大大改善输入地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由此减轻因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而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小题2:西气东输和川气东输工程的成功实施,使得上海的天然气使用量增加,煤炭使用量减少,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举一反三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2007年8月27日宣布,由它独资建设的我国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的走向方案已基本确定,将从新疆输送主要来自中亚的天然气,以满足“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能源需求。据初步方案,西气东输二线干线管道设计输气规模300亿立方米/年,2010年建成通气,途经13个省区市。管道主供气源为引进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国内气源作为备用和补充气源。据此回答7一9题。
小题1:下列关于西气东输二线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拓展我国能源进口渠道   ②缓解“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能源紧张局面   ③进一步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④改善东部供气区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小题2: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主供气源主要来自中亚的哪些国家
A.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
B.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D.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小题3:下列关于对沿线13个省区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使西部地区脆弱的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②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有利于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10一12题。

小题1:国家重点建设的下列工程与该区域关联不大的是
A.西电东送工程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C.二峡水利工程D.西气东输工程
小题2:在对该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可能引起
A.土地荒漠化B.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C.次生盐碱化和地面沉降D.水域面积减少
小题3:北方地区局部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①水资源总量少   ②土地和耕地面积大   ③人口少      ④水资源利用率高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7月28日至3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监督司和监管中心共同组织召开2008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稽察工作座谈会。会议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对上半年稽察工作进行了总结。结合下图回答问题。(23分)

(l)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4分)
A.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和_____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办法,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成功地建成了_____和_____工程。(4分)
(4)南水北调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7分)
A.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_河至_____(城市)。
B.中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_水库至_____(城市)。
C.西线调水路线:_____江和_____江至_____河。
(5)从经济角度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意义。(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7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位于我国中南部腹地的湖南省的长沙、株洲、湘潭等城市群(左图),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探索在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趋势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中部经济的崛起打造新引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经济普查前后长沙市产业结构表,扼要说明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___    __;并在右图中准确位置上画出圆点.用以表示普查后的三大产业结构。
 
 普查前
 普查后
 第一产业
  9.1%
  8.0%
 第二产业
  44.5%
  41.7%
 第三产业
  46.4%
  50.3%
(2)长沙与株洲相比,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___    __
(3)与沪宁杭城市群相比较,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发展的优势部门是___    __,试分析其发展
的主要条件____    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渭河平原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①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
(2)城市②为_________,除了纬度因素外,导致②城市夏季气温偏高的原因还有哪些?
(3)水利枢纽③为____________,对Q河下游的有利影响和对P河的不利影响分别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