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分析: 第(1)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其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升降运动→水平气压差异(直接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第(2)题,图①中,甲地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中心,气压低于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甲乙之间的大气水平运动就是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风向右偏。在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第(3)题,乙丙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中心,气温低,应为下沉气流,a、b线段上的箭头如下图所示。
第(4)题,图②吹陆风,陆地气压高于海洋,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夜间。 第(5)题,图中乙地夜间天气晴朗,则天空中的云少,因此云层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差,大气逆辐射弱,因此在初冬的清晨上学时人们会发现地上“下霜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的难点就在于画图,不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不会应用地理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规律方法】热力环流及等压面的判读 1.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升降运动→水平气压差异(直接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 常见的热力环流
| 海陆风
| 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相反
| 山谷风
| 白天山坡增温快,气压低,风由山谷吹向山上,为谷风;夜晚相反
| 城市风
| 城市人口、工业集中,人为释放的热量多,形成热岛效应,气流上升气压低,近地面气流由郊区吹向市区,高空相反
|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判断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进而确定近地面的冷热状况: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凸向低处的为低压(如A、E、F为高压,B、C、D为低压);在近地面,气压高处气温低(如A地),气压低处气温高(如B、C地)。 (2)结合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判断不同地点的气压高低。 (3)确定空气流向,要注意高空与近地面风向与受力的差异。 (4)气压高、低是针对相同海拔高度不同位置相对而言的,因此在热力环流系统中“高气压”数值不一定大于“低气压”,气流并不总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