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9分)测量位置距地面的高度(m)测得的气压(hPa)测量时间(格林尼治时间)A1.510362005.01.17.14:00B1.510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9分)
测量位置
| 距地面的高度(m)
| 测得的气压(hPa)
| 测量时间(格林尼治时间)
| A
| 1.5
| 1036
| 2005.01.17.14:00
| B
| 1.5
| 1004
| 2005.01.17.14:00
| C
| 5500
| 506
| 2005.01.17.14:00
| D
| 5500
| 512
| 2005.01.17.14:00
| (1)四点气压差异由热力原因形成,在下图中相应位置上标出C、D两点并画出热力环流圈。(3分)
(2)若此热力环流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引起的,且位于北半球,则A可能为___(陆地、海洋),此时我国山东半岛多吹__风(2分) (3)测量时,北京时间为___,此季节是否适合南极考察?___。原因是____(4分) |
答案
(1)(3分) 如图
(2)陆地 偏北(西北)(2分) (3)1月17日22时(1分) 适合(1分) 此时正值南半球夏季,气温高,且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2分) |
解析
(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受热地区近地面气压低,受冷地区近地面气压高,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起;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陷。 (2)根据表格时间为2005.01.17,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冬季陆地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所以A为陆地。我国为季风气候,冬季吹西北风。 (3)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测量时间(格林尼治时间):2005.01.17.14:00,则北京时间比格林尼治时间早8小时为1月17日22时,北半球冬季为南半球夏季,气温高,且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适合南极科考。 |
举一反三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A.大气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 | B.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 C.近地面大气吸收太阳辐射 | D.大气散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
|
读图,完成:
小题1:④所在的地形区是A.青藏高原 | B.四川盆地 | C.横断山区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小题2:年太阳总辐射量③地小于①地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低,云量多 | B.地势高,空气稀薄 | C.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 D.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
|
最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物质是A.尘埃和二氧化碳 | B.水汽和二氧化碳 | C.臭氧和氮氧化物 | D.高云和氮氧化物 |
|
读“大气热力作用图”,回答问题:
小题1:地球上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小题2:晴朗的夜晚气温往往比较低,主要受什么作用的结果 |
大气保温作用的有关概念:①太阳辐射;②地面吸收;③大气削弱;④大气逆辐射; ⑤地面辐射,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 | B.①③⑤④② | C.①③②⑤④ | D.①④③②⑤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