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阅读图文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07年9月20日,俄罗斯官方宣称经深海考察结果证实,北极的120万平方公里地区应属俄罗斯所有

(10分)阅读图文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07年9月20日,俄罗斯官方宣称经深海考察结果证实,北极的120万平方公里地区应属俄罗斯所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阅读图文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9月20日,俄罗斯官方宣称经深海考察结果证实,北极的120万平方公里地区应属俄罗斯所有。美国、加拿大等国不仅公开表示不满,而且也纷纷采取新的抗衡举动。以北极为对象的地缘政治斗争从此将成为国际关系新的组成部分。
材料二:2004年7月28日,我国在挪威斯匹次卑根群岛 的新奥尔松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

1.A、B、C三个国家中,地跨两洲的是   国(填字母);人口超过1亿的是   国(填字母),其中B国人口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2.北极地区降水量很少,但仍为湿润地区,这是因为            
3.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海岸线曲折破碎,这是由于      作用形成的。
4.斯匹次卑根群岛虽然地处高纬,但其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其最主要的成因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降水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向作用弱
C.暖流的影响      D.四周被海洋包围,受海洋的影响明显
5.关于北极黄河站、南极中山站(69°22′S,76°23′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黄河站盛行东南风,中山站盛行东北风
B.一年中,黄河站的极昼极夜时间短于中山站的极昼极夜时间
C.黄河站的自转线速度比中山站快
D.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6.估算黄河站至北极的距离约为      
A.888千米  B.1230千米 C.2332千米 D.3664千米
7.简要说明北极科考的意义(至少二方面)。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1.据图分析,A为俄罗斯,B为美国,C为加拿大,所以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是A(亚洲、欧洲)和B(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超过1亿的是国家是A俄罗斯,B美国。美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2.北极地区受极地高压影响,降水量少,但气温低,蒸发弱,所以为湿润地区。
3.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破碎主要是由于冰川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4.该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5.A选项错误,南北半球极地东风风向不同,北极附近风向为东北风,南极附近风向为东南风;B、C选项错误,因为黄河站纬度高于中山站,所以黄河站的极昼极夜时间长于中山站,黄河站自转线速度小于中山站。D选项正确,根据经纬度判读黄河站位于中山站西北方向。所以选择D选项。
6.黄河站距离北极的距离=111千米×(90°-78°55′)≈1221千米,所以选择B选项。
7.极地科考的意义重大:如了解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的影响,获得参与北极地区研究的权利,创建科研平台,解开众多科学谜团等。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重点在自然地理方面,实现了初、高中地理知识的结合。
举一反三
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B.大西洋
C.印度洋D.北冰洋
小题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的状况D.加剧了干燥状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目前粮食基本自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过去印度大量进口粮食的自然原因是  
A.多水旱灾害B.人口过多C.耕地面积小D.土壤贫瘠
小题2:有关印度的作物分布,正确的是      
A.德干高原地势高,降水少,光照强,种植黄麻
B.东西沿岸平原降水多,水热条件好,种植甘蔗
C.东北丘陵地区降水多,土壤呈酸性,种植茶叶
D.恒河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种植水稻
小题3:印度解决粮食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A.实现农业高度机械化、专业化和区域化
B.大规模进行垦荒种粮,缩小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生产
C.发展其他产业,增加出口,以便向国际市场换取更多粮食
D.兴修水利,培育良种,提高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和长江中上游地区都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这些地区共同的资源特点是
①温暖的气候                     ②平坦的地形和肥沃的土壤 
③丰富的煤、铁、铜等矿产资源     ④丰沛的水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世界两个国家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同一大洲
B.都有大量的石油、煤炭和铁矿资源出口
C.两国地形特征基本相同
D.都是发达国家
小题2:图中甲国的港口a和乙国的港口b附近        
A.都为地中海气候B.雨季出现的季节不同
C.沿岸洋流均为暖流D.沿岸洋流均为寒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7年11月12日,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启程,开赴南极洲执行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任务,并将在南极最高点附近为我国建造第三个南极科考站选址。

小题1:图中甲海域为
A.世界第一大洋
B.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洋
C.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洋
D.轮廓呈“S”形的大洋
小题2:图中a、b、c、d为现有的科学考察站,其中离上海(121°E,31°N)最近的是
A.aB.bC.cD.­d
小题3:DOME-A为南极最高点,它位于d考察站的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