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① 阿特巴拉河 ▲ 4307山峰 ︿1500﹀等降水量线(mm|年)  ~河流表3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         

图5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① 阿特巴拉河 ▲ 4307山峰 ︿1500﹀等降水量线(mm|年)  ~河流表3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5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① 阿特巴拉河 ▲ 4307山峰
︿1500﹀等降水量线(mm|年)  ~河流
表3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
                  流域构成(%)
时段
白尼罗河
青尼罗河
阿特巴拉河·
全年
32
60
8
洪水期
10
68
22
枯水期
83
17
0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16分)
(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分)
(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14分)
答案
(1)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
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醉倒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2)(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最多。
(3)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滥,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枯水季节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
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解析
该题难度不大,题目当中提供的信息比较明显,目的是考察考生对基本地理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考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尼罗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取决于流域的降水季节变化,取决于流域的气候特点,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气候区,流域径流和气候的变化影响流域的农业生产。
举一反三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城市②所在地区属于                    气候。
小题2:该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世界三个国家跨区域调水示意图,完成:

小题1:①为__________国家的             工程;②为       国家的          工程;③为          国家的          工程。上述工程主要是解决                     
小题2:图①所示区域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图②所示区域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图③所示区域_________气候显著。
小题3:在图③所示的三条输水线路中,水质最好的是__________;输水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投资成本最低的是___________。
(4)试分析跨区域调水对受水区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埃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国的四大经济支柱是:侨汇、运河、旅游、石油
B.尼罗河是该国最长的河流,在尼罗河下游发展灌溉农业
C.跨亚、非两洲,濒红海、地中海,以阿拉伯人为主,信仰基督教
D.光照热量充足,有灌溉水源,适宜于生产长绒棉,产量世界第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灾区卷,文综,39-(3)(4))
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平方千米。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材料一
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决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入海,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多股河道并存。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筑堤,河道逐渐固定。由于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浊重,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汉文帝时黄河下游出现大规模决口。东汉初年,王景治河,随地势高低,截弯取直,修筑堤防,开辟了一条新的河道。其后,北方游牧民族人居黄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转牧,水土流失相对减缓。至唐末,8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
北宋初年,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高,出现悬河,“高民屋殆逾丈”。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开河堤。黄河决口,东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为入淮。此后七百多年间,黄河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夺淮入海,多次决口、改道,改变了黄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黄淮平原,洪水吞没大片土地,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和财产。洪水过后形成的许多沙丘和沙坡,吞噬大量农田、房屋,淤没城市,淤塞运河,阻塞交通。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摘编自邹逸磷《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1)据《河防一览》记载,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时“水居其二”,试说明原因。
(2)自开封以下的黄河河段向东北流入渤海,与南下夺淮入海相比会新增一种水患。指出该水患的名称并说明其发生的季节与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文综,36)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