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

(32分)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珠江流域示意图(图12)

材料二: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统计图(图13)

(1)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枯水期一般出现在          季。(4分)
(2)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        开发的分布特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6分)
(3)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大多属于       密集型产业和       密集型产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          。(6分)
(4)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
(5)有人建议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迁移至梧州市,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原因。(8分)
答案

(1)雨水补给(大气降水补给)  冬
(2)梯级    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丰富;位于我国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
(3)劳动  资源   建材加工
(4)珠江流域处于亚热带季风区,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丰富;珠三角地区,河网密布,河道纵横交错;珠三角地区,地势低平,河水流速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三江汇集,珠江干流流程短,水量大,易分流;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形成河汊密布的三角洲。
(5)造纸厂可带来严重的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造纸厂需消耗大量木材等原料,可导致森林减少、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梧州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大型造纸厂排放污水量大;梧州市治污能力差;梧州周围水域自净能力差,大型造纸厂的迁入会使西江污染,甚至危机珠江三角洲;梧州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
解析

试题分析:
(1)降水量大的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一般是雨水补给,因该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所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季风气候区,冬季降水量少,河流流量也减少,所以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
(2)西江沿岸地势起伏大,适合梯级开发,其水能资源主要从河流的流量和河水的流速去分析,西江流域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丰富;位于我国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
(3)此题注意审题,企业类型的分类有两种主要分法,以主导因素可分为:劳动力、技术、市场、原料和动力导向型共5种,以投入的多少可分为:资金、资源、技术和劳动密集型共4种,而此题是问后者,梧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资源,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大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4)从该流域的降水量、河流流速及珠三角地区河道特征和河网分布情况来分析其原因。
(5)首先判读出造纸厂是属于水污染严重的企业,梧州市位于干流西江沿岸地区,联系造纸厂对水污染严重分析不合理的原因,再从生态、交通、市场等方面来分析。
举一反三
(24分)雨育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易旱地区完全依靠天然降水从事作物生产的一种栽培制度。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①、②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及其原因。(8分)
(2)比较图示灌溉农业区和雨育农业区进行农业生产时在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12分)
(3)分析该区域河流沿线水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图中R河是内流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R河流经的甲平原是所在国政治、经济的核心区域,人口约1亿。
(1)比较X、Y两地年积雪期的长短,并说明原因。(3分)
(2)比较分析R河MN段和EF段水文特征的差异。(5分)
(3)分析该国在甲平原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主要原因。(4分)
(4)简述甲平原南部种植冬小麦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某品牌电子商务平台“双十一”网上购物交易金额高达350.19亿元,并产生了约1.67亿件快递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双十一”巨量快递能及时投送,主要得益于
A.电信业发展B.工商业发展
C.物流业发展D.金融业发展
小题2:促使“网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方式B.人口素质
C.城市规模D.互联网技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推动我国沿海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工业化
C、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D、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据此回答(1)——(2)题。 (1)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
    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     ]
    A、明显滞后       
    B、明显过快
    C、发展比较合理     
    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2)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 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 城乡差别很小
    ③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 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