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读中国部分区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瀑布流向与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图中照片的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读中国部分区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瀑布流向与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图中照片的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来源: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读中国部分区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瀑布流向与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图中照片的拍摄者此时正位
    于_____省(简称)境内。依据图中资料,壶口瀑布的旅游开发条件中,最不利的因素是__________。
材料一:
    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而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属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2)简述本地区旱灾灾情严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K值)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K=∑P/∑t×10,其中K为水热系数,∑P为温度≥10℃时期的降水量,∑t为温度>10℃期间的活动积温)。

(3)试分析渭北“旱腰带”地区葡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近几年,当地的果农栽培“红地球”葡萄,经济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葡萄的栽培面积已从前几年不足700hm2增加到2200hm2。
(4)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晋;地理位置与交通
(2)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存留时间短;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蒸发强烈;植被覆盖度低;人口
    密集。
(3)光照条件好,水热匹配良好,低山丘陵地形有利于葡萄种植。
(4)进一步发展优良果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禁止乱砍乱伐森林,破坏植被,保护生
    态环境。
举一反三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两地均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治理两地环境问题的措施有 [     ]
A、甲地可建设草方格沙障,降低风速,阻止流沙
B、乙地应合理灌溉,退耕还湿,保护生物多样性
C、为缓解甲地能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可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
D、为缓解乙地能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可大力开发利用风能 2、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A、B两河段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式有 [     ]
A、A河段开发水能资源,应注意梯级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B、A河段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应建设有色金属基地
C、B河段应疏浚河道,建设港口,发挥河流的航运价值
D、B河段引水灌溉,应注意节约用水,防止下游断流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区域经纬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当图中气压中心强烈发展时[     ]
A、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甲农业区可能遭受台风的影响
C、乙地北部山区此时雪线高度为一年中最低
D、北印度洋自西向东航行的船只顺风顺水 2、有关图中甲乙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旱灾害是两地农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B、乙地为商品谷物农业,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C、乙地熟制低于甲地,单产高于甲地
D、甲地主要种植冬小麦,不易受病虫害的影响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区的地貌素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地貌区的主要成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2、与当地的环境问题不相符的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土地沙漠化加快
C、地质灾害频发
D、生物多样性减少
题型:0115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和淮河流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根据全国遥感普查贵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2,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
材料二:
    据调查测定,淮河流域流失的土壤大部分是粒径小于0.5mm的粘粒,一场暴雨过后,土壤申粒径l.2mm的沙砾增加1.0――3.6%,土壤有机质损失19.5——36.4%。上个世纪80年代山丘区农耕地每公顷施用的化肥仅十几公斤,现在为了堆持产量每公顷施用五百公斤左右。
材料三:淮河流域水东图

(1)据图说明淮河流域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M地形成降水峰值中心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简述淮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和下游河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5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幅图中①、②两曲线表示积温和年降水量,其中表示年降水量的是____曲线。大兴安岭东坡年降
    水量600mm处的海拔约为_____m。
(2)据图指出A—B沿线主要农业类型分布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呼伦贝尔高原发展相应农业类型的有利自
    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我国南方大米相比,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大米品质优良,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呼伦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近年来该湖水位下降,湖面不断萎缩,由此可能引发哪些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5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