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读图“亚欧大陆东岸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3分)(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图示海域中岛弧的形成原因

【题文】读图“亚欧大陆东岸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3分)(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图示海域中岛弧的形成原因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读图“亚欧大陆东岸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3分)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图示海域中岛弧的形成原因。(2分)
(3)图示地区植被的差异体现了自然带      分异规律,指出主要影响因素。(2分)
(4)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地区森林正在逐渐减少,分析其对②处地貌的影响。(2分)
答案
【答案】
(1)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2)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碰撞挤压形成)。
(3)垂直;热量,水分。
(4)(随着森林的减少,)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流携带泥沙数量增多,
在出山口附近泥沙沉积数量增多,冲积扇面积扩大。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花岗位为典型的岩浆岩,证明该地区曾有岩浆活动频繁,在岩浆与岩石交界处由于高温高压使得岩石发生变质作用;根据岩层的走向该地为褶皱和断层构造,这种地质构造为地壳运动所造成。
(2)该图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东部为太平洋,此处为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所以该岛弧是由于两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从图中植被的分布高度分析是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所以应该是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由于受热量和水分状况及其组合状况的差异形成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植被破坏对地形的影响,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减少,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增多,在出山口附近较平坦区域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数量逐渐增多,冲击扇面积扩大。
考点:本题主要考察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岛弧的形成原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等。
举一反三
【题文】调查发现,台湾海峡海底地层含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古代动物遗骨化石。这表明海峡曾发生过(    )
A.河流改道B.海陆变迁C.火山地震D.外力搬运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为我国某一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下图中与上图中甲地地形和地质构造相一致的是( )

【小题2】若该学习小组在乙地地质勘探过程中发现有三叶虫化石存在,则该地的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是某地区地表形态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M地的地质构造最有可能是                     (    )
A.背斜B.盆地C.地垒D.地堑
【小题2】引起该地区地表形态演变最主要的外部营力是       (    )
A.流水B.风力C.冰川D.波浪
【小题3】阶段Ⅱ中,R地常见的地貌类型是            (    )
A.冰斗B.风蚀蘑菇
C.海蚀崖D.瀑布陡崖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材料二 如图为某彩石爱好者在攀枝花市金沙江畔购买的一块模树石,购买时卖家说“……这块石头出自形成于4亿年前的远古时代的沉积岩形成的板岩中,上面这些树枝状的黑色物体是古代植物的化石……”

(1)诗中所述岩石是    ,按成因属于     岩。
(2)这种岩石中能否找到生物化石?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是    
简述这种岩石的用途。
(4)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     地貌,该景观
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     高原。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读“沿赤道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导致A、B两处景观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经度差异
【小题2】有关剖面沿线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为热带草原景观 
B.B处为热带草原景观
C.A处自然带谱比较复杂
D.B处自然带谱比较单一
【小题3】图中C湖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断裂塌陷B.冰川侵蚀C.火口湖D.河道淤塞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