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字母a至f为水循环环节,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关于图中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字母a至f为水循环环节,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A.a、b组成的水循环可以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
B.我国东南季风和台风登陆属于c环节 |
C.①②③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
D.花岗岩属于③这类岩石 |
【小题2】e环节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A B C D
答案
【答案】
【小题1】BD
【小题2】BD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主要涉及水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考了不常考的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的环节,地壳物质循环突出考查了易被忽视的岩浆岩与其他岩石的不互逆关系。a是海水蒸发,b是海上降水,不可以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c是水汽输送,我国东南季风和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环节;①是沉积岩,②是变质岩,③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但与岩浆岩不可相互转化;花岗岩属于③岩浆岩这类岩石。
【小题2】本题主要考查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其中不易区分可能是海南岛南天一柱。解决本题需掌握不同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e环节是地表径流,多表现为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选项A是新月型沙丘,属风力堆积地貌;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地貌;海南岛南天一柱是海蚀地貌,选项D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地貌。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举一反三
【题文】下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岩层水平分布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四幅剖面图中与沿ab剖面线的剖面图一致的是( )
【小题2】关于图中甲丙两处地形成因与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为背斜山 | B.丙处向斜成山 |
C.甲处向斜成谷 | D.丙处背斜成谷 |
【小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比丙处先看到日出 | B.甲处河流向南流 |
C.乙处比丁处流水侵蚀作用强 | D.乙处降水量远远大于丁处 |
【题文】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与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小题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
【小题2】甲处地貌的成因主要是
【题文】十个级别的标准硬度矿物,按照矿物硬度相对大小依次排序是:滑石 、石膏 、( )、萤石、磷灰石、正长石 、( )、黄玉 、刚玉、金刚石。其中括号内应填写的矿物是 ( )
A.方解石、石英 | B.云母、大理石 |
C.大理石、云母 | D.石英、方解石 |
【题文】当地时间2011年2月22日11时51分(世界标准时间是21日23时51分),下图所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推断图中J
1和J
2的两条经线的经度分别为
A.55°E、60°E | B.135°E、140°E |
C.170°E、175°E | D.180°、175°W |
【小题2】图中板块边界是
A.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
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
C.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
D.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
【题文】(9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
循环,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
岩可转化为②处的
岩。(3分)
(2)若M山具有足够的高度,则从N到M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
规律。(2分)
(3)假设该地处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则b处洋流按性质划分属
,对沿岸的气候起到
的作用。(2分)
(4)假设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夏季通过
风(风向)输送到陆地水汽最多,这是因为该地属于
气候,其成因是
。(3分)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